关于穿掘性毛囊炎,前期我曾经写过1篇科普文章。它不同于普通的毛囊炎,实际上它是毛囊周围炎,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发生在头皮部位的蜂窝组织炎。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明了,与免疫反应导致组织破坏有关,也有研究证实,本病与某些基因有相关性。
本病多发生在成年男性,刚起的时候多见于头后部,发生数个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渐渐增大变深形成半球状或长条形的结节,可伴有毛发脱落。之后结节囊肿软化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多数窦道、瘘孔,有脓汁流出。瘘孔之间,由于皮下组织的破坏,互相沟通,,因此压迫结节可在相邻或较远的瘘孔中排出脓液,本病慢性经过,常常一处愈合遗留癞痕后,他处又发生新的皮损,反反复复,此起彼伏,绵延数年或数十年不等。
本病治疗难度相当大。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口服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有时会有一定疗效。已经形成的瘢痕可进行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也可联合使用维 A 酸制剂6-12个月,可能使病情明显好转,但缓解期长短不一。
本病在中医属于痈疽疮疡,中医称为“蟠拱头”“蝼蛄疖”,形容其病形如蚯蚓拱头皮,如蚯蚓穿地而行,高低起伏之状。明代著名医学家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重要的外科著作,全书集明代以前外科成就之大成,《四库全书》赞其“列证最详,论治最精”。书中对于病因病机有以下论述“痈疽发背为何生,好身躯出此形。内被七情干脏腑,忧愁思虑总关心。外有六淫伤气血,风寒暑湿火相临。膏粱厚味多无忌,劳伤房欲致阴亏。故将五脏多乖变,自然六腑不调匀。”倡导节饮食,调寒暑,戒喜怒,省劳役,保护脾胃,用药物和饮食调治外科疾患。
临床中所遇此类患者并不算少,查阅了现代及古代的医学资料,根据每个病人的身体状况采用个体化用药,多数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疾病早期热毒明显者,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法治疗,病程日久多伴有气血津液亏虚,适宜扶正托毒、凉血活血、软坚散结治疗,如果患者心情烦躁、情绪不稳定,还需要疏肝理气、行气化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