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其他疾病一样,焦虑症也有一个病情逐渐加重的过程,有以下症状表现并超过2周,就应该及时就医进行心理疏导并做进一步诊断了。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疫情全球蔓延、网络传言新冠病毒会不断突变,一些人出现了明显的焦虑情绪。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公众出现适度的焦虑情绪反应是正常的,但过度的焦虑情绪则不益于个体身心健康。
因此,在关注疫情的同时,我们应有意识地了解焦虑情绪反应产生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图源网络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
焦虑症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
焦虑症分为急性或慢性,其临床表现与发病时间长短各异。
尽管如此,焦虑症的情绪异常和身体症状表现仍存在以下典型特点。
0 1
未来威胁
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经常无须有的担心是焦虑症患者典型的症状之一。
如他们会担心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健康等,而这些情况在常人看来很正常,即焦虑症患者的反应与实际情况不符或偏差颇大。
图源网络
0 2
情绪激动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病人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
发作性或持续性地出现莫名其妙的害怕、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患者可能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
许多患者同时还伴有忧郁症状,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
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
0 3
全身紧张
这种情绪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死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
焦虑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全身紧张。他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
图源网络
0 4
恐惧情绪
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患者所产生的焦虑、恐惧情绪与现实相差甚大。
即是说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
0 5
躯体不适感
躯体不适感与焦虑体验的同时,患者会伴随一些躯体的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
躯体上的不适表现常为焦虑症的早期症状,如心慌、胸闷、 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跳加快,全身疲乏,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简单的日常家务工作变得困难不堪、无法胜任等。
如此症状反过来又加重患者的担忧和焦虑,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绝大多数轻度焦虑症患者还有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手抖、手指震颤或麻木感,月经不调、食欲减退、头昏眼花、恐惧焦虑,严重时有某种濒死感等。
图源网络
在巨大的压力下,焦虑已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个体面对疫情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如下:
一、社会环境
此次疫情的出现和发展具有突发性、广泛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随着官方发布的确诊人数激增,交通管制和隔离措施的实施等,社会公众出现适度的焦虑、愤怒、恐慌等情绪是正常的。
二、网络信息环境
在疫情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后,网络上出现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不乏大量的虚假信息、谣言和负面信息,有些人过度沉浸于这些虚假的、负面的信息中,故而产生了焦虑、恐慌等情绪。
三、“疑病”心理
有些人过分担心自己被感染或患病,他们经常测量体温,体温稍微升高、偶尔咳嗽几声、身体稍有不适就怀疑自己被感染了,于是一直处于焦灼的情绪状态之中。
因疑病产生的焦虑又会使个体心神不宁、躯体不适,进一步加剧个体身心不适的感受,如此反复,便会形成恶性循环,个体可能会出现更为激烈的应激反应或更加严重的情绪障碍。
图源网络
四、心理疲劳
长时间的高度、过分的关注大量的疫情信息后,有些人会出现心理疲劳感,他们早期出现过多的同情和情感投入,在后期会出现情绪淡漠甚至麻木的现象。
这不是情感冷漠,而是由于之前面对超载的疫情信息输入,心理上产生了疲劳感。
五、人际交往问题
长期居家所导致的人际交往缺失,以及亲朋好友可能因为疫情滞留在外地无法及时回家,造成一些人过度担忧,从而引起焦虑情绪。
另外,很多人可能要面对在封闭的空间中,长时间与父母、伴侣或子女相处,在相处过程中容易出现摩擦进而导致亲子关系或夫妻关系紧张,产生焦虑情绪。
图源网络
虽然对于焦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及时排解压力是预防焦虑症的关键。
正常作息,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调整生活作息时间,适度运动,维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
图源网络
疫情期间,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段子”和图片,如“以前的梦想是过上猪一样的生活,吃了睡、睡了吃,现在深刻体会到,其实猪过的挺不容易”,“宁愿长点膘,也不外面飘,长膘是富态,乱飘是祸害。”这些段子以诙谐的方式生动的展示了在家时,人们慵懒的生活状态。
运动不仅能增强免疫力,也是调控焦虑情绪的最佳方式。为了疫情过后,衣服还能穿进去,为了我们能有强健的体魄去对抗疾病,请大家动起来,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广播操、太极、随音乐舞动等都是适合在家里进行的活动。
如果你尝试了以上的方法,发现通过自助还是很难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请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全国各省市都开通了专业的、免费的心理援助热线,全国高校也纷纷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这些热线都能为您提供专业的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