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吃席是什么意思 ”吃席”的说辞

3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14 20:55:47    

”吃席”就是红白事情的送礼,各地各有说辞,北方人称作”吃席”,中原人称作”坐桌”,南方人称作”坐席”,北京人天津人叫”随份子”或者”送礼”,到底是什么说辞,就一句话”大事小事,一顿饭食”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礼仪的象征,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长。

份子钱

据传,“份子钱”最早出现在明朝中期,在朱元璋发布的一份告示便能找到初步雏形:“乡里人民,贫富不等。婚姻死伤吉凶等事,谁家无之。今后本里人户,凡遇此等,互相周给。且如某家子弟婚姻,某家贫窘,一时难办,一里人户,每户或出钞一贯,每里百户,便是百贯,每户五贯,便是五百贯。如此资助,岂不成就。意思是说:谁不会有个红白事,在遇到事情时,邻里乡亲互相帮助,一家给1块钱,100家就是100块,一家给5块,100家就有500块,这样困难就解决了。

农耕时代,这样的“民间穷人之间的众筹”,出发点是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互助精神,帮助缓解一方一时的经济压力,日后在类似的事务中也能得到对方的“以礼相待”。时至今日,这种人情之间的互帮互助,却发展成了根深蒂固,充满五味杂陈的份子钱习俗。

份子钱最能看清楚人心,也成相互攀比的一种手段,请客吃席送礼完完全全变味了,有些人把请客当成了一种敛财的手段,请客的喜庆悲伤完全成了敛财的工具,找个名头就摆席,喜了自已,苦了亲戚,恶性循环。

红事的规矩

十里一个乡俗,五里一个习惯,虽然现在婚姻自由,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农村的婚姻,基本上自由恋爱的极少,大部分都遵循“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结婚大致分为五部分:“定亲、定日子、婚礼、道喜,回门”。

第一,定亲,也叫定婚。男子成年后,父母就要物色一位年龄、长相、品行各方面都般配的姑娘,请一位善于牵桥搭线的媒人去女方家说亲,若女方家没有意见,通过媒人几番走动和亲,就可以选一个吉日,举行定婚仪式。

第二,定日子。定婚后,男女双方就可以名正言顺互相来往,交往一段时间,确定婚姻关系之后,准备结婚,男女双方的父母和媒人约定一个日子。商定彩礼(是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钱财)、嫁妆、迎亲、筵席以及婚礼的良辰吉日。定日子后,男方就开始布置新家、购买结婚用品、准备彩礼、贴对联喜字、操办筵席,女方家也忙着准备嫁妆。记忆中,我结婚的六大件是:“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缝纫机、手表,自行车”统称两响二用二转动。彩礼二千衣四套,在九十牟备齐这六大件的也算是好人家了。

第三,婚礼。在定好的良辰吉日,男方备好四色礼,即糖茶烟酒;离娘肉,即一条羊腿,米面葱艾,大红喜字被子。定好娶亲团队,村里人讲究姑不娶,姨不送。到了娶亲的日子,大部分人家都租上个轿车带着娶亲的人浩浩荡荡走在娶亲的路上。娶亲的人,一般是一男一女都是结过婚在当地也有些面场的人,关健一点娶亲的人,必须是”全面人”,”半面人”坚决不行,头胎是男孩娶亲人员到女方家后,被迎到上席就坐,由送亲的人陪同。新郎把大红被子铺在炕上,新娘坐在大红被子上,这叫威富贵,寓意日子过的富足尊贵。给娶亲的每人上一碗丰汤牛肉,给新郎单独准备一碗两个荷包蛋,一碗正常水饺。好一番热闹后,在娶亲人员的多次催促下,新娘告别家人,依依不舍的离开娘家人,才上新郎家的娶亲的车。

村口早已站满了迎亲的人,大人娃娃簇拥着新娘迎到了娶亲的院子里。院中早已备好了火盆,举行“跳火”仪式,新娘跨过火盆,寓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扶油瓶,跨马鞍,寓意着勤劳持家,平安幸福,院子里搭起了举行仪式的简易婚礼台,由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拜亲朋,送入洞房。中午大摆筵席,招待亲朋好友。事后,晚上”闹洞房”,第二天早上小叔子叫门要红包。

第四,道喜(是指新郎结婚后第一天回拜岳父家)。次日清晨,新婚夫妇举行送客酒宴,新郎一个人上外父家道喜去了,新郎这一天必须要吃一碗”五味饺”辣椒,花椒,盐,糖,金钱的饺子,让新郎尝尝”酸甜苦辣”的滋味,寓意是生活就和眼前一样,酸甜苦辣都尝过,以后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要好好的过下去,生活就是过日子,这就叫”下马的饺子”。

第五,回门,结婚后第三天的早晨,新郎新娘带上回门礼,结婚后的第一次上岳父家,礼情仁义重,这是礼节,只吃一顿饭,吃完就回家,习惯的说法,新娘子出门后最好不要回头看,寓意着生活的道路永远向前。


白事的道道

最繁琐和复杂的莫过于白事。想想这故去的人生前有诸多不容易,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死后自然要大操大办,热热闹闹、风风光光的把老人送走。只有这样,儿女才能感到心安,才算是尽心了。


白事除了请风水先生(指懂风水、五行八卦,为人推算祸福吉凶、生老病死)、道士,吹鼓手,木匠、纸火匠,还需要大批的人手。扯孝布的、挖墓確葬的、抬棺材的、搬纸火的、填墓的、伺候道士的、厨房的等。


葬礼大致分为三部分:“入殓,哭纸、出殡”。第一,入殓。人老后,在风水先生的安排下,搭灵棚,将死者入殓。风水先生依据死者的生辰八字,掐指计算出殡的吉日,一般停放都是三天,也有四日的说辞,意思是死人出门的时候,日子不要兑上了农历的”初三,十三,二十三”,原则上都是三天出门,写个祭文,注明死者的出生和卒于的日子,防忌的属相,儿孙敬叩等内容,挂在灵棚显眼处。孝子孝孙们分头通知个人家和亲戚。本家的女人们专门找一个房间,负责扯孝服,搓麻绳,这就叫披麻戴孝。孝服也有讲究,孝子儿媳女儿女婿的孝服用麻绳扎腰带;孙子的孝帽缝个红十字,红腰带;外甥的孝帽缝个蓝十字,蓝腰带。还得准备风水先生要的东西,有柳树(做引魂杆子和哭丧棒)、叫魂鸡、衣饭罐子、五色线、烧纸(就是麻纸用一个管状的空铁管凿出铜钱大小的形状)等。在停灵的这几天,每天都会有亲戚乡亲来灵前烧纸,需死者的女儿侄女陪哭,这就是所谓的哭灵。在农村,哭灵不能默默地流泪而是要嚎啕大哭,并且要加上各种说辞,要哭的抑扬顿挫,这才是真正的哭丧。白事还有一件重大的事项,就是做纸火。请个纸火匠人,在村里的人家找间空房子,按照主家的要求,有明清时代的四合院、童男童女、仙鹤、奴仆佣人、生活用具、家具饰物一应俱全,全部是用手工做出来的。人死后,都必须要纸糊路茏,路茏的糊法有讲究,它是随着性别,年龄糊的路茏也就不同,村里老人了,和小伙伴最爱去看的就是纸火,四合院青砖黛瓦、纸人人形象逼真,仙鹤活灵活现,真是好看。纸匠再好,一场了了。


第二,哭纸。白事都要雇一班道士来吹吹打打,这是农村办肆筵的一场重头戏,那时候没有其它娱乐活动,只有在办白事时,才能看到吹鼓手的表演。在出殡的前一天的晚上,也就是哭纸这天,风水先生和吹鼓手就是一回事,一般都是五到七人参加,到了主家,开始热热闹闹的吹打,吹鼓手以唢呐手为主,扬琴、笙、鼓镲等乐器为辅。通常吹唢呐的都是瞎子,小时候以为只有瞎子才能当吹鼓手吹唢呐。长大以后,才知道瞎子身体有缺陷,当吹鼓手无疑是最好的谋生手段。唢呐手都有绝招,唢呐的喇叭上下左右前后翻转,就能吹出不同的曲调。曲目多种,有欢快的,听的人激情澎湃 ;有悲哀的,听的人悲悲戚戚。在整个演奏过程中,高潮迭起,唢呐声飞扬,叫好声不断。日暮的时候,进行跪灵,人们按照辈葬礼仿佛是一场戏,一场表演。在风水先生、主东等人的安排策划下,在各类规矩的束缚下,各色人等齐聚、各种感情交织,是活人借助死去的人在表演,一场白事折腾下来,把活人都折腾的够呛。这就是农村的葬礼,虽然现在已经简化了许多,但是白事还是很繁杂,最后还要准备一个大大的”羯羊”,献给死人,让死人骑羊而去,叫”献牲”这就是最传统一些风俗和传统一时很难改变。其实,乘老人在的时候多尽孝,多陪陪老人,让老人有个安逸的晚年,远远强于死后风风光光办葬礼。


第三,出殡,出殡前孝子叩手,请舅舅验钉,请东家干活,有的人家早上出殡中午摆席,答谢亲朋好友,东家邻居,有句话说的很对,红事待客收礼,白事待东送人,事后第三天”簇三”谢东,一场白事就算过去了,主人家,”五七”,”百天”,”周年”在进行祭奠。

吃席”就是一个传统的风俗习惯,也是一种礼仪文化的延续,做为我们现代人应该吸精华,取糟粕,古为今用,用发展的观念去看世界,将好的东西永远传承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