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坛,有这么一些文坛巨匠,他们的文章影响着千年后世之人,如今读起来,依旧让人感觉到受益良多。而在这些文坛巨匠里,通过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一层有趣的关系,他们之中有师生之情、有父子之情、有同僚之情。今天就给大家聊一聊唐宋八大家里的父子之情“三苏”。
提起“三苏”,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他们分别是苏洵、苏轼、苏辙。其中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的家庭是个典型的耕读之家,家里面有着丰富的藏书,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大家,苏轼的前面还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怎奈世事无常,哥哥姐姐均是不幸夭折去世了,为此家里只有苏轼、苏辙两兄弟。
苏洵生于公元1009年,他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年少之时,不喜欢读书。苏洵之上有两个哥哥,在苏洵未成年之时,这两个哥哥就考取了进士,荣登了金榜题名。苏洵的父亲叫苏序,在常人看来,苏序培养了两个进士儿子,但却对小儿子苏洵不闻不问。
有一次,有人询问苏序,您培养了两个进士儿子,为何对苏洵不管不问?苏序一听,微微一笑,并没有回答。因为苏序知道苏洵的个性,这个儿子不喜欢死记硬背,而喜欢游山玩水、陶冶情操。苏洵很幸运,他有一个理解自己的老父亲,之后苏洵成了家,夫人程氏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对丈夫的志向也很理解。
苏洵27岁时,因为母亲去世,所以他猛然惊醒,开始发奋读书。首先苏洵找出了自己之前创作的几百篇文章,仔细阅读之后,随即将这些文章全部烧毁,之后潜心拜读古代圣贤的书籍。苏洵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是名落孙山。公元1047年,37岁的苏洵最后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怎奈又一次失败,最后他放弃了科举,转而随心所欲的读书。到了46岁时,苏洵名声大噪,成为了天下学子崇拜的偶像,其文章也成为了学子效仿学习的典范。
在对待苏轼、苏辙两个儿子的教学方面,苏洵也是尽心尽力,因材施教。苏轼、苏辙自小就好玩,父亲为了勉励儿子读书,常常与他们玩捉迷藏。苏洵拿着书坐在椅子上观看,当看到苏轼、苏辙两兄弟到来之前,便马上将书藏起来。儿子一看到父亲的动作,便十分好奇,随后等父亲离开之后,就偷偷地去找那本书来看。时间一长,苏轼、苏辙两兄弟便养成了喜欢读书的习惯。可以说苏轼、苏辙的成功,离不开父亲的教育。
在苏洵的《名二子说》中,苏洵解释了儿子苏轼、苏辙名字的来由,轼,指的是古代车子的把手,意为告诫苏轼,要懂得谦虚谨慎、做人低调;辙,指的是车子走过的道路,意为告诫苏辙,做人要沉稳、识大局观。若干年后,苏轼成为了文坛宗师,苏辙成为了朝廷副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