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清明节的起源和演变

7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06 13:15:19    

上巳、寒食、清明,这三个古代节日,本来还有各自的分工,但演化到唐宋时期,最终开始融合,产生了我们现代人熟悉的清明节。

我们现在清明节,其实包含了古代的三个节日,即游山玩水、曲水流觞的三月三上巳节,祭扫坟墓的寒食节,以及紧邻其后点燃家庭新圣火的清明节。

上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巫术文化,《后汉书》《太平御览》都曾引用过《韩诗》,说春秋时代郑国溱水、洧水流域有三月在水边用兰草祓除不祥的习俗。考虑到这个区域是殷商故地,水边祓除不祥的这种巫术文化起源或许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商代甚至更早。

刚开始,这只是一种河边举行的巫术活动,汉代称为“修禊”。王羲之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提到了在河边的修禊,但在这东晋时期,已经脱离了巫术阶段,上升为文人雅集的游山玩水、曲水流觞。以前只是在河边用兰草或树枝沾水驱邪,这时候变成了在河边野餐,把酒杯放在河中漂流,漂到面前要作出诗,否则罚酒一杯。谢灵运、简文帝等人都作过上巳节水边宴会的诗歌。《荆楚岁时记》说,“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临清流,为流杯曲水之饮”,就是说在南北朝时期,三月三上巳到河边(或水边)搞漂杯子的聚会,已经成了社会上的普遍风俗。到了唐宋时期,上巳修禊已经和寒食、清明混合,杨万里的诗说“游人不是上坟回,便是清湍褉事来”,便是修禊、上坟混合在一起。

我们熟悉的清明节上坟,其实主要是源自于寒食节这部分。寒食节,家家户户不生火,吃冷饭,这习俗至少起源于先秦。《周礼·秋官·司烜氏》说司烜氏族负责用铜凹镜子折射阳光取火,一边掌管圣火,一边也要禁火,在我们现在清明节前后左右的“中春”,要“修火禁于国中”,汉代学者郑玄注释说这时候禁火,主要是这时候风大容易出火情。汉代也有说法,寒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总之,这时候是禁火,从汉到南北朝,寒食也是吃冷饭,还没有上坟的色彩。

到了唐代,寒食才成为上坟祭祀的节日,如唐高宗龙朔二年诏书中说,“寒食上墓,复为欢乐”,这样很不好,应该被禁止。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书说,“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用拜扫礼”,但“不得作乐”。就是说,寒食节上坟,是很晚近的唐代才出现的,唐朝政府认为这个习俗虽然不符合先秦经典,却也承认了这个民俗的合法性,但反对在上坟时候快乐地吃吃喝喝。这也说明,清明节上坟的冷寂,也混合了上巳节出游的欢乐这一现象,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只不过,唐朝政府的禁令,没起到多大作用,寒食节还是照旧,如白居易写的寒食诗《赠举之仆射》就描述“鸡球饧粥屡开筵,谈笑讴吟间管弦。一月三回寒食会,春光应不负今年”,有谈笑,有宴会,有音乐,有欣赏春光。元稹《寒食日》“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寒食节,有扫墓,有出游,画面总体还是比较欢快。

寒食节过了马上就是古代的清明,这时候需要新的、洁净的圣火,来保持家庭的平安幸福。寒食节禁火,应该和新火种的取得有关,即郑玄说的“为季春将出火时也”。取得新火种,是非常古老的习俗,先秦称为“钻燧改火”,也就是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方式得到家庭新圣火。先秦时期巫术思维认为,新火可以“寿民”“去兹毒”,即延年益寿,驱逐毒害。所以先秦时期一年四季都有改火,春天用榆、柳树的木头;夏天用枣或杏子树的木头;秋天用桑树或柘树的木头;冬天则用槐树、檀木。

东汉时期,则改为只是冬至举行改火一次,到了唐宋,则改为寒食灭旧火,清明节钻木头得到新火。唐代诗人韩濬有一首《清明日赐百僚新火》:“朱骑传红烛,天厨赐近臣。火随黄道见,烟绕白榆新。”宋代欧阳修有《清明赐新火》“鱼钥侵晨放九门,天街一骑走红尘。桐华应候催佳节,榆火推恩添侍臣”。这些唐宋诗歌都描述了,清明节皇家用榆木钻木取火得到新火后,派人飞速将火种赐给大臣们的景象。清代学者顾嗣立,在注释《唐会要》中也指出“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顺阳气”。清明节,最终以古老圣火的燃起方式,完成了对春天和整年崭新的祝愿。

上巳、寒食、清明,这三个古代节日,本来还有各自的分工,但演化到唐宋时期,最终开始融合,产生了我们现代人熟悉的清明节。孟浩然有诗说“浮杯上巳筵,斗鸡寒食下”,王维诗提到“不用清明兼上巳”,宋人周必大则写“上巳清明共一时”,宋人张方平一首诗就叫《清明连上巳》,“踏青原上饮,祓禊水边歌。佳节相连好,游人一倍多。”这些都说明,唐宋时期人们已经将这三个紧挨在一起的节日混同,形成了今日我们熟悉的节日。

清明节的祭祀扫墓,是唐代才出现的寒食节新产物。从诞生一开始,它基因里面就混杂了上巳流觞曲水的轻快,清明改火的期待,是带有人间世俗色彩的活动。正因如此,我们熟悉的清明节祭扫,也伴随着踏青和野游。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描写上坟妇女要化一种“泪妆”,表达悲思。但上坟结束后,却是“极意纵游”“别有幽趣”,“无日不在春风鼓舞中”。而杜牧那首著名诗歌中,清明时节的“欲断魂”,虽略有凄冷,但也有酒家、牧童和杏花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