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8月,史宝光来到了抚顺望花区,处理一场事故鉴定工作。这次事故的丧生者,想必各位都非常熟悉,就是道德模范雷锋同志。
当雷锋同志发生事故时,唯一的目击者便是他的战友乔安山。经过询问乔安山和现场勘测模拟等一系列工作程序之后,史宝光基本确定了雷锋同志的死因。
他将事故的整个经过一五一十地上报了,但是民众得到的消息却仅仅只有“因公殉职”四个字。对于案件背后具体的过程,所有人都不甚明朗。
一直到41年后,史宝光接受辽沈晚报的记者采访,这才终于披露了当年事故发生的细节。
等他讲述完所有经过之后,在场诸人无一不感到心痛难当。这么优秀的一位共产主义战士,却在22岁时英年早逝,实在叫人惋惜。
雷锋同志当年牺牲的真相是什么?为何直到41年后,大众才知道其中的细节呢?其间原委,我们一一道来。
突生意外,因公殉职
1962年8月15日,雷锋和他的好战友乔安山一起执行完了卡车工作任务。
两人回到营地之后,已经是中午时分了。本来他们打算吃个午饭,好好休息一下,但是雷锋提议,他们可以先去将卡车清洗干净,为下午的工作做好准备。
雷锋总是这样,什么事情都想提前准备好,思虑十分周全。
乔安山还打趣他:“行行行,咱们就先去洗车。看你这婆婆妈妈的性格,啥时候才能娶到媳妇儿?”
雷锋的脸都让他给说红了,他才罢休。
他们二人要将卡车从前方路口开过去,但是路口处却有一根晾衣杆挡在了中间。于是雷锋主动下车,走到晾衣杆边上,为乔安山查看方向。
他们要绕过那根晾衣杆,大概需要拐一个90度的转弯,所以单凭驾驶员一个人无法办到,得有人在地面上看着。
雷锋站在旁边,熟练地指挥:“对对对,再往前一点,方向盘打一下,前边比较窄,幅度不要太大。”
乔安山本以为这点难度不在话下。可谁知道,他才刚刚拐过去,就听到巨大的一声撞击声,吓得他赶紧下车查看。
眼前的地上,雷锋悄无声息地躺着。他的鼻子和嘴巴都涌出了鲜血,右侧太阳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凹陷,除此之外,身体上没有明显的外伤。
乔安山赶紧叫人,大家一起把雷锋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同时拨打急救电话。雷锋在部队中人缘极好,大家都在为他祈祷,希望他能顺利渡过难关。
而乔安山,整个人已经失魂落魄到极点。
他无比自责,虽然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驾驶技术出了问题,这才导致雷锋受了如此严重的伤。
他是看到雷锋入伍,才追随雷锋的脚步参军的。他们二人同吃同住、相互照料、一同出任务,在部队中互相鼓励着前进。
这种生死与共的战友情,为他愧疚的心理加上了更重的枷锁。
这份愧疚,在他得知雷锋因抢救无效而身亡时,瞬间冲破了他的心理防线。他呆呆地坐在地上,双目失神,内心空洞。
雷锋的离开,让铁骨铮铮的战友们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他才22岁,如此年轻,短短的一生中做了数不尽的好事。他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可这个榜样如今却撒手人寰了。
雷锋同志的离去已成定局,现在部队需要做的,就是查明他身亡的真相,给关心他的人一个交代。
接到部队的消息,史宝光和张峻赶紧奔赴抚顺望安区。他们的肩上维系着重大的责任,他们得为所有关心此事的人查明真相。
如果乔安山真的无辜,他们也得为他卸下心头的枷锁。
史宝光到达之后,第一时间找到了乔安山。
他说:“你现在这个颓废的样子是要做给谁看?人已经没了,而事故发生时只有你在现场,所以我们要想查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只有你能提供帮助。你确定你还要这样继续坐下去吗?”
听到此话,乔安山抹了把脸,站了起来,跟着史宝光二人一起去到了事故现场。
乔安山一边回忆当时的经过,史宝光一边探查现场的痕迹。
用了半天的时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起事故的来龙去脉,也将探查到的真相整理成文件,第一时间汇报给了上级部门。
虽然史宝光写得非常详细,但是相关部门对外告知公众的信息只有四个字:因公殉职。具体情况到底如何,普罗大众无从知晓。
雷锋同志当年因公殉职的具体经过,好像也被掩埋在了尘土之下。
一直到41年后,史宝光接受采访,这才向公众披露了当时的细节。
意外事故,无法挽回
2003年,史宝光接受辽沈晚报的记者采访。大家都知道,他是雷锋同志当年事故的鉴定人之一,所以都想从他口中得知事情的具体细节。
这一次,史宝光没有让大家失望,他缓缓开口,讲述了41年前发生的事情。
“我可以以我的整个职业生涯和人品为大家打包票,雷锋同志因公殉职完全是因为意外事故。意外到来得猝不及防,所以我们甚至没有办法挽回什么。”
当年,雷锋出事的那个晾衣杆旁边,有一处地形崎岖不平,两侧有明显的落差。
但是这个地方却在乔安山驾驶的视线盲区之内,所以他没有办法看到卡车的轮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而卡车因为地形不平发生倾斜,撞击到晾衣杆身上,从根部将晾衣杆折断,这根杆子自然也就应声倒地。
可是坏就坏在,晾衣杆并非普通的木杆,它的上面还拴着铁丝,用来晾衣服。所以晾衣杆倒地之后,又会被铁丝拉扯着回弹。
雷锋站在晾衣杆旁边,被回弹的晾衣杆击中了右侧太阳穴。而医学诊断也印证了史宝光的探查结果,雷锋同志死于颅骨骨折和颅内大面积出血。
所以综合整个过程来看,这起事故是一起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意外。
由于当时的地面十分泥泞,所以雷锋并没有察觉到地面上的凹陷。而身在卡车之上的乔安山,就更没有办法透过视线盲区去看到危险因素的存在。
因此,最让人痛心的事情这才发生。
至于为什么当年官方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其实跟乔安山的心理状况有关。
虽然经过勘察,基本可以确定,雷锋同志因公殉职和乔安山本人的驾驶技术没有任何关系,他也没有出现驾驶失误,但是他自己走不出心里那关。
他在脑子里一遍一遍地回放着雷锋牺牲时的场景,而后不断叩问自己。
“为什么他说要去洗车的时候,我不能拦着他?为什么他说要留个人在地面上查看的时候,我不能下去?为什么我不能再仔细一点,看到那个要人命的大坑?”
每一次的自我叩问,都会让乔安山内心的愧疚更上一层楼。
雷锋同志如果还在,必定也不愿意看到自己最亲爱的战友受到这样的折磨。部队上也十分关心乔安山的心理状况,甚至还专门安排心理医生去给他进行疏导。
而整个经过,虽然不关乔安山的事,但他毕竟是唯一一个在现场的人。
雷锋同志已然离去,乔安山也是无辜的,所以上级领导这才做了这么一个折中的选择。
可即便如此,乔安山还是无法从阴影中走出来。他在1966年离开了部队,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去践行雷锋的精神。
早在之前,毛主席就已经号召全国人民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他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顺应自己的内心,代替已经离开的战友去践行这份可贵的品质和精神。
雷锋同志生前总是会不惜余力地帮助老年人,给他们买车票,帮他们做家务。
而后来的乔安山也是这样,遇到老人摔跤,他会主动去扶起对方。哪怕会受到一些莫须有的指责,他也从不后悔自己的行为。
他告诉战友们:“我以为我带着雷锋的这份精神一直活下去,内心的负罪感会减轻一些,可是并没有。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没有办法忘记那一幕,我真的快要受不了了。”
他的精神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而1995年《中国青年报》将他们二人之间的故事报道出来,反而拯救了已经走在悬崖边上的他。
之后,他开始到全国各地宣传雷锋精神,把雷锋同志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雷锋同志的离开是无法挽回的事情,那他就要把自己活成第二个雷锋。
得党帮助,心怀感恩
即使如今距离1962年已经过去了许久,还是有不少爱戴雷锋之人,对当年那场事故表示无比的痛心和惋惜。
而了解雷锋这么多年来的成长经历后,人们也不禁感叹,他真是一棵根正苗红的小白杨。
1940年,雷锋出生在湖南,那个时候,他的名字还叫雷正兴。
他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孩子,仿佛世间所有的厄运都降临到了他的身上。
先是他的父亲因为工作和身体的孱弱而离开,后来他的兄长又因病去世。
他的母亲,无法忍受这么大的打击,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彻底离开了他。而他的弟弟,同样也在生命道路中与他走散。
1947年,雷锋才只有七岁,就彻底成为了一个孤儿,在这世间无依无靠。亲戚可以供他最基本的生活,但是没有能力让他进入学校学习。
1949年,雷锋的救星出现了。当地党委组织了解到他的困境,主动向这个可怜的孩子伸出了援手,把他送进了小学。
当时的一位干部对雷锋说:“学费的问题你不要担心,你只需要好好学习,努力成长。我们既然帮了你,以后就不可能不管你。”
雷锋是个有感恩之心的好孩子,他知道,自己能进入学校,能从书本中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多亏共产党的帮助。
所以他也下定决心,等自己学到本领之后,一定要加入共产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和国家对他的关爱。
他在上学期间主动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了学校里的劳动模范和学习标兵。
尽管自己生活已经很困难,他还是会尽量省吃俭用,把每个月省下来的那一点钱拿去关心和帮助更困难的同学。
1960年,雷锋在街上看到了解放军的招兵公告。他二话不说,当即报名,可因为身高没有达到标准,所以被刷了下来。
但他主动找到领导,表达了自己对于参军的一番诚挚之心。他知道,只有在部队上,他才能有更大的空间去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由于雷锋过往的表现十分优异,再加上他的父亲本身也是与我党关系密切的先进分子,所以综合考虑之下,部队破格录取了雷锋。
当穿上军装,胸戴大红花的那一刻,雷锋感到了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
他会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走向部队,走向更广阔的人民群众,以军人的身份向国家交出更加满意的答卷。
同年1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如果没有那一起意外,他会在部队里不断成长。而成长之后,他也必定会不忘初心。那份初心,源于感恩,践于助人。
“乐于助人”四个字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雷锋把这四个字镌刻到了自己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用短暂的生命书写了无尽的光荣。
结语
每一年的3月5日,都是学雷锋纪念日。雷锋同志的优良品质和奉献精神,并没有随着他的殉职而消失。
这份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这就是楷模的力量,这就是榜样的号召,新一代年轻人在先进人物的引领之下,也必将迈上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