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为重要的传承之一,在文学当中讲明道理,或者教给人做人的道理,是中国古代文学或者古代经典典籍当重要的使命。
我们之前知道中国古代科举要以四书五经作为纲目,但我们很少知道为什么古代中国要采用四书五经作为考试的教材。一方面是因为,四书五经当中记载了圣人的教训,而且包含着儒家思想的深刻论断,对于中国古代士大夫建功立业,为国家做出贡献有重要的帮助。
另外一个方面,这是因为四书五经当中蕴含了太多帮助中国古代士大夫实现自我的办法。在其中的一部著作当中就包含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最高理想,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一段非常经典。在今天尚且得到很多人的注意,更不必说作为考试教材的古代了。这一段出自四书之一的《大学》,作为《大学》当中的最后一篇,这一段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儒家思想当中的重要精髓,而且其中阐述的观点,在《中庸》、在《论语》,在《孟子》当中都有反复的论证。
第一段所论述的内容是从大到小。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显于天下的人,“先治其国”,也就是说必须要先治理和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治理好了,才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当中占据优势的地位;但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必须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整个家族,所谓“先齐其家”。
然后又从齐家开始论受到个人的修养。“修其身”。但是要“修其身”的话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正其心”;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须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诚其意”。要是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致其知”。而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和研究的世间的万事万物,“格物”。
“格物”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今天我们来讲,大体可以理解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研究和认识。儒家思想认为,所有的知识都应该从天地万事万物中间获得,是对外界自然规律的概括。掌握这样的规律,人才能够,获得知识获得知识以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心思才能端正心思,才能修养品性,品行修养之后才能管理好这个家庭和家族。管理好了以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以后天下才能太平。
这一论断可以说是把治理国家、天下太平上升到人性的修养,对人本身的品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把天地之间个人的成长是为天下太平的开端,关于天人合一的观点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实实在在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实际上这九个字的理想,是中国历朝历代士大夫追求的目标。这段文字虽然很短,但可谓字字箴言,字字都是金口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