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三国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诸葛亮临终前最后一计)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6 09:03:00    

前言

什么样的计划,才能被称之为“最后一计”?

必定是在当事人用尽一生心血、竭尽全力之后,最后一丝希望也即将消逝之时,作出的一个孤注一掷的决定。它或许可以扭转乾坤,让局势为之一变;亦或许注定会落空,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样的最后一计,在三国时期确有其人,正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他一生忠心耿耿,视复兴汉室为己任,可惜最后一计因义主刘禅的失误落空,导致自己无处安葬,灵魂永世不得超生。

这最后一击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又为何导致诸葛亮永世不得超生?且听我细细道来。

背水一战,北伐再起

当时三国鼎立,蜀汉势单力薄,想要一统天下,首先必须灭掉实力最强的魏国。

在刘备临终托孤后,大权逐渐落入丞相诸葛亮手中。他为人稳重谨慎,又待人真诚,深得蜀汉官民的拥戴。作为蜀汉实际上的掌权者,诸葛亮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民间甚至传说,天上白云都是丞相造的,以荫庇蜀地百姓。

而年仅17岁的后主刘禅,性格剽悍,不喜被人摆布。他对诸葛亮把持大权,治国辅政颇有微词。刘禅心中想,我都继位做皇帝了,怎能让一个臣子擅自专权?我就是天子,各臣工应当听从我的命令才对。他虽不表露出来,但已在心底对诸葛亮颇生怨言。

有一日,刘禅终于忍不住诸葛亮的专横,在朝议上与他唇枪舌战。“丞相擅自处理政事太过,应请示吾等。”刘禅义正词严地说。诸葛亮也不甘示弱,两人一番唇枪舌剑下,朝堂上群臣们都面露尴尬之色。

而诸葛亮的心思全在北伐之上。他认为要实现先祖刘备的遗愿,非灭掉魏国不可。于是便草拟了数十年如一日的北伐计划,誓要让魏国灰飞烟灭。每每提起北伐,诸葛亮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以为这是自己对不起刘备的地方,一定要为刘备报仇雪恨。

前前后后共七次北伐,可惜都是未能如愿。虽然蜀军捷报频传,但是付出的代价也十分惨重。每一次大军凯旋而归时,百姓们看着马瘦人憔悴的将士,不免会心生怨言。年复一年的战争让他们身心俱疲,多么盼望能早日迎来太平时日。这也助长了刘禅对诸葛亮的不满,觉得他只为虚名不顾百姓疾苦。

第七次北伐是诸葛亮最后一次率军出征。他已五十多岁,精力不如从前。每次北伐都是背水一战,生死存亡之间。这一次,他更是觉察到大限将至的预感。面对北方强敌,诸葛亮不知道这是否会是自己的最后一战。

在出征前,诸葛亮寝食难安,反复思量该如何完成先主遗志。“主公,您功成名就,可以安享晚年了。”姜维劝慰道。诸葛亮却摇头叹息:“吾来日无多,若不能灭魏,何以面对先主于九泉之下!”

可是自己明明已经用尽毕生精力,为什么还没有完成先主的心愿?诸葛亮百感交集,在绝境中忽然想出一个大胆的主意。

向天借寿,续命再战

“我自于帐中祈祷北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十二年。”

诸葛亮对部下说出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话来。原来,他想凭借这门冥冥之中的绝技,向天再借十二年寿命,以便完成北伐大业!

此计甚好,但成功的概率又极渺小。诸葛亮让心腹姜维日夜守在帐外,绝不能让任何人擅入,生怕一个不慎就祸从天降。

“主公,您放心,在法术完成前,就是有人来也休想踏入一步!”姜维挺胸抬头,向诸葛亮保证。他心中也明白,这可能是主公最后的机会。

日复一日,六天悄然过去。诸葛亮的内心忽而紧张,忽而期待。只要熬过今晚,自己就可以续上十二年寿命,继续为复兴汉室而奋斗!他反复默念,天意昭昭,我定能成就大事。

就在此时,一个叫魏延的小校尉忽然闯了进来,口中喊着军情紧急。他风风火火的模样,不小心卷起的风把诸葛亮面前的主灯给熄灭了。

“快出来看啊,西北方向骤起一道红光......”魏延手足无措地说。

霎时间,帐中一片漆黑。诸葛亮脸色煞白,一声不吭。旁边的姜维勃然大怒,正要拔剑斩杀魏延。“我明令禁止擅入,你邀功心切,竟敢轻率失礼!”

诸葛亮这才轻轻摇头,叹了口气:“死生有命,不可强求。”他虽然难掩失望,但并不真的责怪魏延,毕竟对方也是想要报功。只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线希望,就这样轻飘飘地被断送了。

一语中的,续命的法术就这样失败了。诸葛亮忿忿不平,但他性情中人,不会因此处罚魏延。于是便开始整理遗愿,准备与世长辞。

遗命交代,埋葬之谜

“吾死后,棺木南运...”

诸葛亮的遗嘱中有一项极为扑朔迷离:他要棺材南运,直到绳断人亡之地下葬。

姜维等人对此多有疑问,但也只能遵命执事。“主公生前神机妙算,定有深意。我们只能凭一己之力,完成他的遗愿。”姜维对众将说道。

抬棺的队伍启程南行,浩浩荡荡数百人。他们身着素装,脸上毫无血色。此时天色已晚,行列中点起昏黄的松烛,映着队伍中的哀伤与坚定。

行至城外几里地,绳索还是纹丝不动。众人面面相觑,都在猜测这深意玄虚的遗愿究竟意欲何为。

日复一日,已出城数日,绳索却迟迟不见断裂。到第七日,众人都疲于奔命,开始动摇起来。

“主公的棺木如此沉重,我们何时才能走到绳断之地?”

“这遗命实在扑朔迷离,难道要我们就此南行不止,直至死去吗?”

几人私下商议,最终决定私自找了个风水宜人之地埋葬诸葛亮,谎称已经遵循遗愿下葬。

然则这一举动助长了日后诸葛亮墓地下落不明的谜团。

其实,诸葛亮此举全是考验后主刘禅的。他深知刘禅不满自己在世时专权,担心他死后给自己下葬时故意违背遗愿。所以诸葛亮故意吩咐南运棺木,目的是让刘禅反其道而行之,直接下葬在成都。

这样一来,诸葛亮的灵魂就可以在成都安息,十几年后转世投胎,继续辅助蜀汉。他认为,刘禅纵使有怨,也会在自己死后尽孝,不会违背自己的遗愿。

谁知刘禄却出乎意料,严格按诸葛亮遗愿办事,直接导致诸葛亮无处安葬。刘禅恍然大悟,急忙询问当时抬棺的士兵究竟将丞相葬在何处,却已无人知晓。自此,诸葛亮的墓地便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我们做得是否太过死板固执?要知变通之道,方是大智。”刘禅自责道。然一切为时已晚,诸葛亮的遗计早已落空。

结语

功败垂成的诸葛亮,到头来连自己的墓地也无法选择。他算无遗策的一生,就这样以失败收场。

刘禅也为自己的失误付出惨痛代价,此后政事日渐衰败,终致蜀汉国破家亡。他后悔不已,没能完成诸葛亮的遗愿,也成就不了大事。

后人不禁感叹,天地间哪有什么最后一计?人生终究是一场空,所有心血都会随风而逝。我们每个人都别无选择,唯有活在当下,行义以正,方能无憾今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