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多普勒气象雷达,位置就在名人植物园南面,颐和庄园西北角,多普勒气象雷达是一个大的电磁辐射污染源,方圆几公里以内的电磁辐射都会超标,真不知道当初争取这么个污染源来干什么,还要当成地标性景观,愚蠢透顶!几十年前的无线电干扰台还要远离市区几十里了,何况大功率的雷达?全国范围内看看,有几个建在市里的气象雷达?
当初反对建雷达的声音
多普勒雷达与传统雷达的一个区别在于它的发射机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这种类型的雷达称为连续波或CW雷达。发射机之所以必须一直开启,因为它不像传统雷达,需计算发射与接收间的时间,多普勒雷达寻找频率变化。而频率变化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发射机必须一直处于开启状态。
植物园与雷达一路之隔
红圈外为多普勒气象雷达安全距离
依据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标准中公众照射基本限值及导出限值,利用《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89175-88中雷达微波功率密度的计算公式,对沧州新一代天气雷达平均功率进行了计算,并分别计算出平均功率和脉冲峰值功率两种情况下对人体电磁辐射安全范围为2181.63米和1936.45米,得出雷达天线在连续作水平PPI扫描、RHI扫描和VOL扫描时,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微波电磁辐射对公众照射不构成威胁的距离范围为半径≥rP(2181.63m)。
山西长治气象雷达远离市区,建在漳泽湖湿地
(1) 无论在任意连续6min 内, 还是在瞬时峰值功率时, 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微波电磁射对公众照射不构成威胁的距离范围为: 雷达天线在仰角0. 5°上连续作PPI扫描时 r≥rR (773. 01m); 天线作RH I扫描是 r≥rR (2700. 51m)。
(2) 考虑到雷达实际工作脉冲重复频率, 环境的屏蔽效应, 馈线损耗, 传播损耗及雷达并非处于连续工作状态下, 且雷达站(高山雷达站)的特殊地理环境, 公众受电磁辐射照射构成威胁的距离范围会进一步缩小, 因而, 在此范围外, 公众受电磁辐射照射可能符合国家规定。
(3)雷达站选址时, 应充分考虑到(特别是平原雷达站)雷达辐射的非安全范围及天线架设的高度。一般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性能技术指标发射频率(工作频率): 5350MHz;脉冲峰值功率: ≥300KW;发射脉冲宽度: 2Λs, 1Λs;脉冲重复频率: 300~ 1300Hz (1Λs),0Hz(2Λs);天线增益: ≥44dB;波束宽度: ≤1. 0°;馈线损耗(单程): 发射损耗≤1. 5dB、球4dB、PIN 开关≤0. 5dB、TR 管≤0. 5dB。
新一代天气雷达辐射推导(含公式)
按照理论公式(距雷达R处辐射功率密度=雷达发射功率P乘以天线增益G乘以天线方向系数乘以衰减因子K除以(4π*R平方),其中,新一带天气雷达的发射功率为(瞬时650千瓦,平均约为1.5千瓦),天线增益为44--45分贝,约为30000,雷达的天线角度为0.5以上仰角,雷达主瓣角度在1度内,在距离天线680以内时,主瓣内的电磁辐射功率(平均)按(4P/πD^2)来算(D为天线直径),电磁辐射功率为2300微瓦/平方厘米,按照当需要在大于1mW/cm^2辐射强度的环境中工作时,除按日剂量容许强度计算暴露时间外,还需使用个人防护(GB10436-8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瞬时功率更大,大家自己算,不好意思说出来了),新一代天气雷达为10厘米雷达,s波段,属于微波范围,适用范围大家请参阅(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UDC 614.898.5 GB 8702-88,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6-89)一般参考量为日剂量,不应超过400微瓦*小时/平方厘米,功率密度,不应超过40微瓦/平方厘米,瞬时功率密度,不应超过1000微瓦/平方厘米,穿防护服时也不能超过5000微瓦/平方厘米。大家自己算算,到底会不会受到辐射?
附2: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电磁辐射污染分析
附3:江西上饶市区多普勒雷达在市民质疑声中升高
上饶多普勒天气雷达就建在市区南面的一座山上。建成后,不少市民质疑该雷达对市民健康的影响。但气象局、环保局多次公开答复说,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日前,该雷达又在拆除,据称是加高,减轻辐射污染。市民的 质疑无形中得到了印证,为此,网友对气象、环保部门的工作质疑尘嚣再起。
民间一直传说该气象雷达会有强烈辐射。会导致受辐射危害的群体,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我在最危险的地方——多普勒雷达的保护罩内。多普勒雷达是通过发射大功率的微波来探测天气的,同时它又利用多普勒效应获得降水云粒子的移动路径和移速,是我们随时监测天气变化,准确定位降水落区和强度的重要手段。由于它工作时具有高频辐射的危险,对靠近它的人和动物具有极大的伤害。有一个实验,把小鸟放到多普勒雷达内接受辐射,24小时后,小鸟的眼睛就瞎了。现实的例子是,搞雷达机务的女性流产的可能性非常大......请气象局、环保局的同志,拿出科学检测数据来。否则,你们就是上饶市民的罪人!数万冤魂就将召唤你们!!
多普勒雷达采用大功率高频发射微波,在近场区内(按市气象局公布的2000米即为以雷达天线为圆心半径为2公里总计12.56平方公里),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
1、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2、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3、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处于电磁波辐射下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
江西上饶市区多普勒雷达在市民质疑声中升高
上饶气象雷达,本来建在山上,后在市民质疑中加高,圆球下铁架为后来加高部分
上饶多普勒天气雷达就建在市区南面的一座山上。建成后,不少市民质疑该雷达对市民健康的影响。但气象局、环保局多次公开答复说,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日前,该雷达又在拆除,据称是加高,减轻辐射污染。市民的 质疑无形中得到了印证,为此,网友对气象、环保部门的工作质疑尘嚣再起。
花巨资建起的多卜勒雷达站为什么要拆了,才没有用长时间。
回答:目前市民看到的是上饶天气雷达正在实施雷达架高提升工程。
2002年底市政府正式向中国气象局申请建设天气雷达,2004年底中国气象局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市政府就雷达建设方案、建设经费等重大事项多次进行研究。2005年5月市政府下发了《上饶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由于在当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天气雷达限高要求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上饶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的实施,对上饶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向高层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迫切需要妥善解决。经多方反复研究协商,认为雷达架高提升是解决当前矛盾的较好办法。
市政府向省气象局提出了上饶天气雷达架高提升的申请,市政府有关领导亲赴省气象局沟通协商,在省气象局的大力争取下,中国气象局同意破例提升上饶天气雷达的架高(全国首例),并要求上饶市政府作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雷达架高提升及相关经费筹措等方面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