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受力破坏后,其破坏形式一般有三种
一是骨料本身的破坏
这种破坏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通常情况下,骨料强 度大于混凝土强度;
二是水泥石的破坏
这种现象在水泥石强 度较低时发生;
三是骨料和水泥石分界面上的黏结面破坏
这是最常见的破坏形式,因为在水泥石与骨料的界面往往存在有 孔隙、潜在微裂缝,所以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石的强 度及其与骨料表面的黏结强度。
混凝土受压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硬化之后的混凝土在没有受外力前,因为水泥导致的化学、物理反应,致使砂浆体积改变。在粗骨料和砂浆接触面形成了分布不匀的拉应力,它完全可以破坏粗骨料和砂浆的接触面,形成了很多乱七八糟的界面裂缝。
混凝土的浇筑要求是什么
1、混凝土开始在浇筑时,应当留意它的初凝情况,对于已经出现这种情况的混凝土,一定要使劲的进行搅拌才行,等待它恢复流动性以后,就能够入模了。但要是发生离析的情况则一定要重新搅拌,要不然不可以浇筑。
2、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是使用高处倒入的方法,则此高度不可以超过两米。而要是竖向结构的话,则不可以超过三米。如果高度超过了,就很容易出现离析的情况。
3、进行竖向结构浇筑时,它的底部填浆厚度要控制在五十到一百毫米之间,同时还要和混凝土中砂浆分量一样。还有,开始分层时,一定要把混凝土振捣紧实,免得破坏施工效果。上层一定要在下层还没有凝固前振捣好,同时厚度要达到规定。
4、进行浇筑工作,需要尽可能使用连续作业的方法来施工。比如对于上、下层做浇筑时,一定要停止,但是不可以过了规定的要求。
普通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表面修复
常用的方法有压实抹平,涂抹环氧粘结剂,喷涂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压抹环氧胶泥,环氧树脂粘贴下班丝布,增加整体面层,钢锚栓缝合等。
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

2、局部修复法
常用的方法有充填法、预应力法,部分凿除重新浇筑混凝土等。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3、水泥压力灌浆法
适用于缝补宽度≥0.5mm的稳定裂缝。
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利用压送设备(压力0.2~0.4Mpa)将补缝浆液注入砼裂隙,达到闭塞的目的,该方法属传统方法,效果很好。也可利用弹性补缝器将注缝胶注入裂缝,不用电力,十分方便效果也很理想。
4、化学灌浆
可灌入缝宽≥0.05mm的裂缝。

5、减少结构内力
常用的方法有卸荷或控制荷载,设置卸荷结构,增设支点或支撑。改简支梁为连续梁等。
6、结构补强
常用的方法有增加钢筋,加厚板,外包钢筋混凝土,外包钢,粘贴钢板,预应力补强体系等。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 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7、改变结构方案,加强整体刚度
例如:框架裂缝采用增设隔板深梁法处理。
8、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9、电化学防护法
电化学防腐是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达到防腐的目的。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是化学防护法中常用而有效的三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防护方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适用钢筋、混凝土的长期防腐,既可用于已裂结构也可用于新建结构。

10、仿生自愈合法
仿生自愈合法是一种新的裂缝处理方法,它模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自动分泌某种物质,而使创伤部位得到愈合的机能,在混凝土的传统组分中加入某些特殊组分(如含粘结剂的液芯纤维或胶囊),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分泌出部分液芯纤维可使裂缝重新愈合。
11、其它方法
常用方法有拆除重做,改善结构使用条件,通过试验或分析论证不作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