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为什么房间会闹鬼(总觉得房里闹“鬼”?科学解释来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1:03:32    


21世纪了,坚信超自然现象的人数依旧只增不减?其实大多数所谓的灵异体验,都能用科学解释……


环境渲染恐怖氛围

1998年,英国考文垂大学的研究员Vic Tandy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在《心理研究学会杂志》上撰写了一篇论文:


一次夜班时,他突然直冒冷汗,随即余光瞥见一个灰色的身影坐在办工桌前。而当他鼓起勇气直视灰影时,影子却消失不见。事后,他从同事口中听到了类似的灵异体验。

最终,在他们无意关闭大楼中某台风扇后,事件得到解决,“幻影”不再出现。这让Tandy推测,风扇产生的“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或许能诱发幻觉。

数十年后,伦敦大学心理学家Christopher French通过实验验证了次声的幻觉效应,他们打造了一个充满次声干扰的房间,让志愿者身处其中。结果,近80%参与者表示脑海中天旋地转,23%的人声称自己灵魂出窍、看见幽灵,还有8%志愿者表示“无比恐惧”。

在《感知与运动技能》发表的文章中,加拿大劳伦森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Michael Persinger则指出了“超自然体验”的另一种潜在解释——电磁场。

案例中,一个早期曾遭受脑损伤的女孩左肩时常沉重不堪,久而久之,女孩感觉自己被婴灵附体。Persinger发现,这个女孩枕边常放有电子钟,在挪开设备后,女孩称“幽灵”消失了。据此,他认为,电子钟的磁脉冲可能对女孩颞叶区(大脑信息合成处)产生了某种刺激。此后,当研究者以脉冲磁场刺激志愿者的特定脑区时,他们成功复刻了“幻觉体验”。

后来,又有研究陆续发现,缺氧、甲醛、真菌等环境因素都可能诱发幻觉,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所谓“闹鬼”的建筑往往阴森破旧、通风不良。

大脑擅长“小题大做”

除了环境对神经、感官的刺激,人的大脑本身也乐于“小题大做”,将细微的风吹草动解读为危险事件。


生物学家指出,这是进化赋予人类的生存能力。假设以下场景:人类祖先在野外狩猎,忽闻一阵不明声响。此时,若他们选择无视,则有可能遭受野兽攻击;若他们选择“过度解读”、迅速警惕,则更有可能保全自己。


这种“宁可信其有,不可新其无”的心态,最终也得以延续并发展至今。


本能的“小题大做”,也引发了大众普遍的“认知偏差”,即大脑出于自身或情景原因,对外部环境作出失真的判断。典型的行为就是,为一些随机发生的自然事件赋予特殊意义,并为其“脑补”细节。比如,将“火山喷发”等天灾视为神明的惩罚;将“睡眠麻痹”(睡眠时知觉恢复先于肌肉控制)的生理现象解读为“鬼压床”……


谁容易相信超自然现象?

研究表明,对“超自然”现象的感知,或与一些特定的脑部损伤、神经疾病有关(比如创伤性应激障碍)。这些疾病扰乱了大脑的信息处理功能,使之肆意拼凑各种环境线索,构建一个个荒诞的故事或虚影。


此外,科学家也指出,那些想象力丰富、能轻松集中注意力的人,似乎更容易体验所谓的“超自然”现象。而一些缺乏想象力的群体,如“心盲症”(又称想象障碍,无法在脑海中形成图像)患者,由于无法在脑海中可视化具体的恐怖情节、形象,恐惧阈值也格外高,因此也更大概率对“灵异事件”“都市传闻”视若无睹。

值得一提的是,心理暗示和口头暗示,都足以放大正常人的灵异体验。

在一项研究中,两名志愿者受邀通过撰写日记,记录家中一些类似“恶作剧”的怪异现象。1个月后,志愿者真的坚信:家里确实有个“看不见的恶作剧者”。

而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团队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的魔术师宣称他用意念弯曲了一把钥匙(实际上并没有)。起初无事发生,但当一位受试者站出来表示“钥匙确实弯曲了”之后,赞同魔术成功的受试者比例立马飙升了20%。

这意味着,如果你也有一个感知并不准确但无比自信把鬼故事讲得惟妙惟肖)的“证人”(朋友),你可能也会产生超自然错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