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固精缩尿。是既补阴又补阳的一味妙药。
湿可燥,燥可润,虚可补,实可清,寒可温,热可降。
补而不峻,温而不燥,舒筋活气,无论何种体质都可用,很多方子也在用。
单加一味,疗效数倍。
1.《魏氏家藏方》:菟丝子丸
鹿角霜、菟丝子等量。
鹿角霜味咸涩,性温。可通督脉,补命门。
督脉主一身之阳,于脊柱重合。脊柱内藏精髓。鹿角霜之通督脉,正能大补精髓。
命门是生命之门户,在左肾右肾之中间地带,同样合于脊柱。为一身元阳的起点。
故鹿角霜之通督脉 ,补命门,能举督脉之阳,补精生血而益元阳,保护诸阳之气。阳气一足,百病消退。
由此治肾虚精关不固,阳痿精滑等。
与补阴益阳的菟丝子配,治阴阳不升降,小便浑浊而白且随时溺出,男子精滑不固。
制法服法:将二药制为细末,加酒与面和成丸剂,如绿豆大。每次饭前温酒醋汤送下。
2.《圣济总录》:菟丝子丸
菟丝子,甘菊花。
甘菊花,《明一统志》说其特征是“基短花大,味甘美,异于他菊”。其性甘苦微寒,能益肺肾以制心火而平肝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故能养目血,去翳膜,明目有神。且可升可降,凡有胃火,俱可清之。
与菟丝子相配,能明目,长食欲,益精,壮下焦元气。
制法服法:将两味拌合匀,捣烂为细末,把蜂蜜放入锅中加热,等到蜜开始沸腾的时候把药末放入锅中制作成丸剂,如绿豆大。每次前晨至晚后饭前温酒送下。
3.《扁鹊心书·神方》:菟丝子丸
菟丝子,制附子。
制附子是附子的加工品。辛甘大热,有极强的行动力与火一样的能量。能直入土中,直入水中,让水土(脾肾)立刻温暖起来,驱散风寒湿邪。
与菟丝子相配,能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
制法服法:二味制作为细末,将面粉加水煮熟,相当于面汤,然后加入白酒做为粘合剂,加入药粉做成丸剂,如绿豆大。每次黄酒送下。
4.《刘一明医学全书》:双补丸
菟丝子、熟地。
熟地黄,长于补血。能专入肝脏补血。又纯黑走肾,益精填髓,滋阴,长肌肉。并补五脏,治男子五劳七伤等。
与菟丝子配,为平补之妙剂。可不燥不热治房劳伤肾,阳痿早泄等。
制法服法:水煎服。
5.葛丞相方:菟丝子丸
菟丝子(酒浸)、杜仲各等量。
杜仲是杜仲树的树皮,因由银白色丝状物相连,又名扯丝皮,玉丝皮,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之效用。
由于其性味甘温,燥而善走,能去关节湿邪,并令腰膝气机通畅,酸痛得舒,腿足拘挛得伸。就像它的丝状皮一样连筋接骨,让筋骨肌肉活动起来。《三因方》载,治风冷伤肾,腰痛不能屈伸:杜仲,用不放石灰的酒(黄酒亦可),浸十日。一日四、五服。
山药健脾,菟丝子除了益肝肾外同样补脾,因此菟丝子杜仲加山药糊为丸剂的方式,可谓肝脾肾同补。主治腰痛。
制法服法:制作为细末,加山药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次用盐酒或盐汤送服均可。
6.《普济方》:二妙丸
菟丝子,牛膝。
牛膝同样补肝肾强筋骨,并可引药下行,治腰膝病症。
与菟丝子配,壮真元。主治腰膝积冷,酸疼或顽麻无力。
制法服法:将二药放于银石器内,用好酒渍浸,过药1寸,经五日,控干,焙燥,制为细末,将原浸酒加面煮糊为丸剂,如绿豆大。
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