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扁鹊心书》
关元归属任脉,为任脉与冲脉、足三阴经之会,手太阳小肠经经气汇聚之募穴。本穴首见于《灵枢寒热》。关元,“关”指关闭、封藏,“元”指元气、元阴、元阳。本穴所处为阴阳元气交会、精气聚集之处,故名“关元”,别名“精宫”“丹田”。位于前正中线上,肚脐下三寸。
壹
关元穴的功效
1关元,人体生命点所在
任督冲三脉均起于胞宫,同出于会阴,于胞宫之下(关元处)形成“一源三岐”的人体生命点。任脉有统化全身各阴经、主管五脏的作用;督脉有总督全身各阳经、主管六腑的作用;冲脉有总领全身气血的作用,在任督的共同调节下,通过经络营养五脏六腑及全身。
因此,关元至关重要——它是人体经脉气血正常运行的源头,一旦它受到伤害,人体就会多病多灾。这也是过去道家养生首先气沉丹田(关元)的原因所在。
2关元:人体元气、元阴、元阳的汇聚之处
关元内应胞宫、精室,为封藏一身真元之所,使之不外泻,故称“关元”。真元充足则人体强壮,真元虚衰则疾病缠身,如果真元暴脱,阴阳离绝,生命就会消亡。
故而,艾灸关元可以治疗一切阳虚症、气虚症,如气喘气短、畏寒怕冷、小便频数、腹痛泄泻、遗精阳萎、月经不调、虚劳羸瘦等。
3关元:先天之本、后天之本的汇合处
关元属于任脉,与肝、脾、肾三经相交会,是人体先天之本、后天之本的汇合处,为人体三大强壮要穴(气海、关元、足三里)之一。
艾灸关元可以补益真元、固养肾气、理气和血、益气固脱、升阳举陷、温经散寒,用以治疗虚弱多病、畏寒怕冷、腰膝酸软、月经不调、遗精阳萎、腹胀腹泻、尿频失禁等各种虚损性疾病。
4关元:小肠之气汇聚之处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腹胸部的意思。
小肠是人体分清泌浊、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艾灸关元可以增强小肠对营养精微的吸收能力,有了足够的营养充养,人体才能精力旺盛,少生病患。
贰
为何灸关元要从立秋开始?
立秋是夏秋更替之时,热去凉来,天地之气清肃,万物色凋,万粒将以归仓之时,关元者,关其元精之门,闭而储藏之谓也。此际灸之,以顺收藏之时序,收元阳内固,金水相生,益真火,养肾气,以备冬藏也。如安炉立鼎,元阳旺盛,内养脏腑,外御风寒。
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以顺应时令之变,以合脏气生藏之机。故,立秋养生,当灸关元。
1养阳所需
立秋是一年运动的起点。从这天开始,阴阳之气由夏长转为秋收,由浮转为降,人体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人体阳气呈内敛及下降的状态,逐渐从体表向体内回收,为过冬储备能量,到了秋分,才能完全收入体内。所以,从立秋到秋分应该持续补充阳气,这样冬天才能阳气充足,精力充沛。
2养阴所需
《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何为养阴,就是护藏阴精,内聚精气,润养五脏,为来年阳气的生发夯实基础。
3健脾益胃 :
从立秋到处暑的15天是长夏的最后阶段,这段时间暑湿盛行。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导致脾阳受损,运化失常,水湿停聚就会生痰,为呼吸系统疾病等冬病埋下病根。
关元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不泄漏,灸火的热力和药性通过关元送入小腹,温补脾阳,适用于胃脘不适、胃痛胃寒、腹胀腹泻、五更泄(早晨5点或之前大便)等病症。
4祛除病邪
首先,立秋属于瘟疫好发的时节,艾灸关元可以祛除体内的积气毒素,祛除病邪。《灸法直论》中指出——当对关元施灸二三百壮后,会出现“通窜”的感觉,哪里有病,就“通窜”到哪里。比如:子宫有病,就会“通窜”到子宫;大肠有病,就自然“通窜”到大肠,直至病除为止。所以,艾灸关元之后大多会出现一系列排病反应,比如:腹内钻痛、周身痒痛、排气泄泻等。
其次,艾灸关元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就不易被病邪侵袭。
叁
爱心提醒
艾灸关元穴能够治疗很多病证,但不是所有患者和病证均适合做关元艾灸。
禁忌具体如下:
孕妇不能艾灸关元穴;
绝大多数儿童元气充足,忌过度温补,一般少灸;
艾灸过程中可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妇女有病可灸关元穴,没有疾病不可妄灸关元。对于没有疾病但是亚健康状态,比如小腹冷痛,手脚冰凉,可适当艾灸关元穴;
对于虚劳较重,且为阴虚体质,通常不适合做艾灸关元,会出现颧红、口干、潮热、盗汗、手足发热等症状;
高热、神昏、大汗、大渴的患者不适合做关元艾灸;
艾灸有灼伤风险,居家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