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来源于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黄连
按形状不同,黄连称为味连,三角叶黄连称为雅连,云连还称作云连。味连多聚集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雅连多为单支,略呈圆柱形,微弯曲,“过桥”较长。“过桥”是指黄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云连多为单支,弯曲呈钩状,较细小。自创记忆口诀:鸡爪美味(味连),长桥优雅(雅连),云连如钩(云连)。
味连,云连,雅连
黄连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北,多为人工栽培品。秋季或立冬后采挖5~7年的植株。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烘干后,放竹笼内撞去粗皮及须毛即得。用时切片,生用,或酒炒(酒黄连),或姜汁炒(姜黄连),或吴茱萸水拌炒(萸黄连)。
《本草纲目》: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黄连)。”因为四川为黄连最主要的产地,所以黄连又称为川连。由于味连形如鸡爪,故又称为鸡爪连。
黄连
黄连气微,味极苦;以粗壮、坚实、断面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者为佳。
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属于清热药之清热燥湿药。
苦能燥湿,寒则清热,故黄连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善于清中焦脾胃及大肠湿热,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吞酸及湿热泻痢。
黄连
黄连治疗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时,常与黄芩、干姜、半夏配伍使用,如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热呕吐,可与石膏同用,如石连散;治疗肝火犯胃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可佐以吴茱萸,如左金丸;治疗脾胃虚寒,呕吐酸水,配人参、白术、干姜等药同用,如连理汤。治疗湿热泻痢,单用即有效,也可以与其他药同用。可与葛根、黄芩配伍,用于治疗湿热泻痢兼表证发热,如葛根芩连汤;或与木香、槟榔同用,治疗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如大香连丸;亦可与乌梅同用,用于治疗湿热下痢脓血日久,如黄连丸;尚可与黄柏、秦皮、白头翁伍用,治疗肠胃湿热或热毒下痢及泄泻,如白头翁汤。
黄连
黄连还有泻火解毒的功效,尤善清泻心、胃实火及疗疔毒,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和胃火炽盛之消渴、牙龈肿痛以及痈肿疮毒、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黄连
黄连治疗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常与栀子、黄芩配伍,如黄连解毒汤;泻心火治心热烦扰不寐,可与朱砂同用,如朱砂安神丸;治心火盛而阴血不足导致的心烦不眠,宜与阿胶、白芍、黄芩伍用,如黄连阿胶汤;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之吐衄、便血,可配伍黄芩、大黄以凉血止血,如泻心汤;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烦渴多饮的消渴中消证,可配伍天花粉、生地黄、麦冬等清热生津之品;治胃火牙痛,常与生地黄、牡丹皮、升麻、白芷等药同用,如清胃散;清泻肝火以治肝火胁痛,可配吴茱萸、白芍等,如戊己丸;治痈肿疮毒、湿疹、湿疮、烧伤、耳目肿痛、耳道流脓等,可配伍黄芩、大黄、连翘等内服,如黄连解毒汤,也可研末或煎水外用。
黄连
黄连煎服,2~10克,外用适量。
黄连除生用外,还有酒炙、姜汁炙、吴茱萸水炙等特殊炮制品。
生黄连长于泻火解毒燥湿 ,清心与大肠火,多用于治疗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湿热泻痢;酒黄连引药上行,善清上焦火热,并可缓和其苦寒之性,多用于目赤肿痛、口疮;姜黄连和萸黄连,均可缓和其苦寒害胃之性,并增强降逆止呕的作用,但姜黄连善清胃和胃止呕,多用治寒热互结、湿阻中焦、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黄连
黄连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和阳气,故脾胃虚寒、寒证、阳虚者慎用;苦燥易伤阴津,所以阴虚津伤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