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白芍,有一个故事:光绪三十年,慈禧太后头晕微疼、目不清爽,太医庄守和、姚宝生拟方清热养肝活络膏,内含细生地、杭白芍、酒当归等药,用于治疗肝热不清病症,其中白芍之用,养肝阴、清肝热,用为主药。
此后,慈禧太后又服用过一次以白芍和桑叶为主药的清热养肝和络膏,重在凉肝和络。
后来在整理《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发现这些宫廷医案里面有多个膏方都用到了白芍,为什么当时的太医喜用白芍呢?
白芍:名为“花相”,擅长补血养阴
《诗经》里有一句“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男女之情,不只是仅有玫瑰添彩,更有芍药留香。
事实上,芍药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花,在众多花中,以“药”为名的不多,而芍药不负其名,在医者手中,也是治病救人的良药。
今天我们主要讲一讲白芍。
白芍 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
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降肝阳、柔肝止痛的作用。
白芍又因炮制方法不同,有不同的用法:
生白芍善于治疗自汗盗汗、头痛眩晕、四肢拘挛疼痛;
炒白芍药性有所缓和,具有柔肝和脾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腹痛泄泻;
酒炙后的白芍俗称酒白芍,重在治疗胸胁疼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以及产后腹痛等症。
为什么会“脾虚肝火旺”?
中医认为,气有余便是火,一般来讲是指阳气偏盛,导致各种火症,出现阳亢或气郁化火的肝火、胆火、胃火、心火等症。
不理解的网友可以这样理解,很多人觉得上火,于是喝凉茶、绿豆汤当水喝、吃“苦”菜……各种下火的方法用了一遍,发现这“火”还是下不去,这就是说的阳亢过盛导致的“火”。
另一方面,肝火旺的人常有脾虚。肝与脾是紧密相关的,肝火旺盛,导致脾运化功能不好,脾失运化,津液不能上行,肝火更盛。所以说,一般在中医上肝脾要同调。
脾虚肝火旺有哪些常见症状?
正常人舌淡红、苔薄白,而肝火旺的人往往舌质红,舌苔黄而腻。此外,还容易有小便黄、口气差等表现。
脾虚肝火旺不是小问题,发展到最后很容易演变成肿块、肿瘤、乳腺增生、结节等等。
分享一张疏肝健脾方,可健脾滋阴、疏肝理气。
药物组成如下:
白芍、党参、怀山药、炒薏苡仁、陈皮、当归、柴胡、郁金、枳实、甘草。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白芍主要的功效就是养血养阴,用于脾虚肝郁非常合适,但具体临床应用需辩证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