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个方剂。是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
原方主治“脉结代、心动悸”,又名“复脉汤”,就是恢复脉的正常的意思。因为滋阴效果比较明显,影响比较深远。后世根据这个方剂,制定了一系列的方剂。这个方剂称为“滋阴祖方”。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
《伤寒杂病论》是医圣张机(仲景)所著。总结我国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是中医4大名著之一。
炙甘草汤效果比较好,深受医生的喜爱,应用比较广泛。常用用来治疗心悸、气短、脉结代的患者。
一般这些都是因为劳累,或者因为出汗过多等原因引起的。还有因为患者久病,或者服用药物引起的。
炙甘草汤具有益气养血、通阳复脉的治疗作用。
炙甘草汤药物组成:
炙甘草、生姜、桂枝(去皮)、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去心)、麻仁、大枣
炙甘草为君药。甘草,生则泻火,炙则温中。
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可以对心、肺、脾、胃经具有补益作用,这个补益作用是缓补的。补心以安神定志,补肺以补肺气,减轻气短。补脾以增强后天之源。
生地为臣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重用生地,增加津液,津液生则血生。就是所谓的津血同源。意思是血和津液之间可以相互滋生,相互转化。
炙甘草与生地,一起应用,可以生血之源,为复脉提供津血的支持。使脉有复之本。
生姜、桂枝(去皮)、人参、阿胶、麦门冬(去心)、麻仁、大枣均为佐药。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的作用,可以补脾和肺之气,还可以生津、固脱的作用。
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可以补中气,养血。
大枣和人参,可以对心脾有补益作用,可以加强后天之源的作用。为津血的生成提供可能,增强生地和炙甘草的生津的能力。
阿胶味甘、性平、入肺经,具有滋阴补血、润燥止血的作用。在服用时要烊化、冲服。
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作用。
胡麻仁,具有润燥滑肠,滋养肝肾的作用。
阿胶、麦门冬(去心)、麻仁,一起应用,可以增加生地的补血作用,使补血之力更强。
生姜,辛,微温。辛以开通。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生姜与桂枝一起应用,在诸多滋阴之药之中,加入通阳之药,可以更好地通脉。为气血和复脉提供一个动力。
炙甘草汤,通补五脏六腑,尤以心、脾、肺、肾为主。气血通补,阴阳通补。在补气血之时,加入通阳之药,使补得的气血具有运通之力。气血既足,血脉通行,因为气血不足引起的“脉结代、心动悸”,就会消失。患者就会恢复健康。
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以下7种疾病
功能性心律不齐、各种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干咳等7种疾病。中医辨证属阴血不足,心气虚弱的患者,以及气阴两虚的患者。
要是患者阴虚内热,炙甘草汤则不宜服用。
要是患者心悸比较严重,方中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
要是患者心气不足比较明显,加大炙甘草、人参的药量。要是患者阴血虚比较严重,加大生地、麦门冬的药量,或者去生地加熟地,增强滋阴之力。
心阳虚比较严重,去桂枝加肉桂,加附子以增强温心阳之力。阴虚而内热比较严重的,去人参加太子参,并减去桂、姜,酌加知母,以滋阴液降虚火。
中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依据辩证使用药物。不能执方以对人,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病情。使用不同的药物,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