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还有半个月就是端午节了,作为中国的传统佳节,各地统一的习俗就是包粽子。粽子的历史悠久,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到了晋代才成一种传统节庆食物。
粽子古代称为“粽籺”,食材非常简单,就是粽叶、馅料,用粽叶包成各种形状,有三角状、四角状、圆筒状等。今年的端午节,大家准备买粽子,还是自己包粽子呢?如果你想包粽子,建议看看今天的文章。
想要包出好吃的粽子,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下面3个是最关键的:
①用什么糯米?
②糯米和粽叶如何处理?
③粽子煮多长时间等?
下面我们就分开说一说,不懂的朋友跟我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用什么糯米?
糯米也是大米的一种,不过它有黏性,煮熟后口感黏糯。市面上的糯米有2种,按形状来说,一种是长糯米,另一种是圆糯米,该用哪一种呢?
既然都是糯米,肯定都可以包粽子,但口感的区别很大,千万别选错了。
长糯米属于籼糯米,主要种植区域在南方,它蒸煮后韧性极强,有光泽,有浓浓的米香味,糖分含量高,味道甘甜,更适合包粽子。但缺点是放凉后容易返生,就是吃凉粽子时会感觉到夹生,需要重新热一下。做熟后依然能保持原状,也适合做糯米丸子。
圆糯米属于粳糯米,北方是它的主要产区,也叫江米,黏性比较高,蒸熟后口感软糯,塑形效果不好,做出来的粽子没有长糯米好看,但放凉后不返生。还可以制作米酒、凉糕等食物。
如果牙口不好,或是家里有孩子、老人,应该选择圆糯米,软糯好消化。如果喜欢筋道的口感,可以选用长糯米,蒸熟后颗粒分明,筋道弹牙。
二、糯米需要浸泡吗?泡多久?
糯米是很难煮熟的,所以包粽子时需要提前浸泡,很多人都喜欢把糯米泡一晚上,让它充分吸收水分,用手一捏就烂了。这样包出来的粽子确实很软糯,但吃起来不香,因为营养物质都流失在水中了。
只需要把糯米用清水浸泡3个小时就可以了,粽子的香味明显更足,口感也软糯不失弹性。
三、粽叶怎么处理?
不管是北方的芦苇叶,还是南方的箬叶,都不能直接包粽子,必须经过处理,才有足够的韧性,包的时候不易破裂,粽香浓郁。
粽叶用清水冲洗一下,浸泡2个小时,吸收水分后开水下锅,加入一勺盐、一勺食用碱,煮5分钟后捞出,用冷水浸泡着,就可以包粽子了。处理过后,粽叶柔软有韧性,还有淡淡的清香味,包出来的粽子才好吃。
四、粽子煮多长时间?
煮粽子的时间,直接关系到粽子的口感,和粽子的大小、馅料、锅具都是有关系的。
一般大小的粽子,差不多300克,用高压锅煮1小时可熟,如果用普通锅煮则需要2~3小时。小一点的粽子,适当缩减时间。如果煮的时间不够,就会出现夹生。
很多时候,会发现粽子没煮熟,可以放进水里再煮一次,煮够至少2小时。或是放进锅里蒸半个小时,蒸汽的温度高,更容易穿透食物,能快速地把粽子煮熟,蒸的时候给粽子淋点水,熟得更快。
现在大家学会了吗?只要搞清楚上面说的4个要点,就能包出香甜软糯、粽香浓郁的粽子了。大家快收藏起来,端午节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