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喜欢花鸟鱼虫的小朋友一样,小时候的我在亲戚长辈里有着喜欢小动物的名声,有时也会收到一些有生命的小礼物。不止一次,去山里旅游的亲戚给我带过“娃娃鱼”——几只有着亮丽橘红色肚皮的黑漆漆的“四条腿的鱼”,装在矿泉水瓶里,瓶里还塞着一把草。
你印象中的蝾螈是什么样
那时候,我国普通居民的信息时代尚未开始,别说网络,连电脑都是奢侈品。这些神秘的小动物到底是什么,该怎么饲养,那时的我对此毫无头绪,最后也都无可避免地全军覆没。
当然后来我知道了,这些可怜的小东西是东方蝾螈;虽然饲养难度在蝾螈里算很低的,但因为从野外被大量捕捉,再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没有任何经验的饲主,它们最后基本都难逃一死。因为大肆捕捉和贩卖野生个体的风险和成本都约等于零,所以通过高成本的人工繁殖供应宠物市场根本没有可行性。东方蝾螈的处境,是我国各种珍稀的以及暂时还算常见的野生动植物的缩影。
东方蝾螈。图片:Jeff Lorch
由于被当作宠物售卖到全国各地,东方蝾螈可能也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国人心中“蝾螈”的代表形象。所以,当我第一次看见真螈(Salamandra salamandra)的图片时,不禁有些迷惑:“这只蝾螈怎么把肚子上的花纹长背上了?”
其实在欧洲人眼里,真螈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蝾螈。这从它的学名——属名和种本名都是蝾螈(salamander)的拉丁文 salamandra——就可以看出来。它的另一个名字“火蝾螈”,可能更加知名。
真螈,也叫火蝾螈。图片:Didier Descouens / wikimedia
沙拉曼德在哪里
你或许玩过 Konami 的经典射击游戏《沙罗曼蛇》,其实这个名字并不来自蛇,而是 salamander 的片假名汉字化——这部游戏的英文名正叫做 salamander。在很多 ACG 作品里,salamander 有着不低的出场率,它们通常以使魔、神兽、boss等身份出现,一般都能够使用酷炫的火焰攻击。
幻想系作品里的强大生物,在现实里的原型往往也有着不俗的战斗力。可为什么蝾螈这样又湿又滑、毫无攻击力的小动物会和这样的形象搭上关系呢?
纽特对火蜥蜴的描述。图片:《神奇动物在哪里》
这些作品里的 salamander,其实更多是源于欧洲炼金术和传说中代表火元素的精灵——沙拉曼达,即火蜥蜴。虽然原型多半是蝾螈,但由于过去的人生物学知识有限且想象力太丰富,火蜥蜴的形象变得越来越天马行空:有时是喷火的蜥蜴和龙,有时长着蝙蝠的翅膀,有时像个掉进火坑的狗子,有时甚至长出了人类的脑袋。和这些相比,《冰雪奇缘2》里的 Bruni 可以说是最忠于实物的了——虽然我觉得它比起蝾螈还是更像一条“暴风雪”豹纹守宫。
与火八杆子打不着的蝾螈变成火元素的象征,一种说法是由于蝾螈喜欢躲藏在枯木里,当人们把收集来生火的木材丢进火堆时,藏身其中的蝾螈就会惊慌失措地逃窜出来;不了解它们自然习性的古人,难免想当然地以为蝾螈是从火里诞生的。
如今,salamander 成了有尾目动物(Urodela)的一个统称。图为俗名“六角恐龙”的墨西哥钝口螈。图片:ZeWrestler / wikimedia
“黑头”是它的武器
和火蜥蜴的名头相反,火蝾螈完全站在火元素的对立面——阴冷、黑暗、潮湿,这才是它赖以维生的环境。火蝾螈出没在欧洲阴暗的落叶林中,藏身于湿润的落叶和枯木之下,在夜晚或者雨天才会活跃起来。
名字高调,习性却十分低调。图片:Michael Linnenbach / wikimedia
虽然是性格如此阴郁被动的死宅,但火蝾螈有着凶猛猎手的那一面:不管是蚯蚓、蛞蝓,还是蛙和其他蝾螈等小型脊椎动物,只要是能吞得下的猎物,火蝾螈来者不拒。
面对小动物,火蝾螈是毫不留情的猎手,但在更大的掠食者面前它又是一块手无缚鸡之力的肥肉。为了弥补攻击力和防御力的不足,火蝾螈演化出了化学武器——蝾螈碱(samandarin)。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它们乍看起来光滑水润、吹弹可破的皮肤上有不少“黑头”,眼后和身体两侧也有一连串鼓包,这些就是分泌毒素的腺体;此外,亮丽的黄色斑纹则是“我有毒不好吃”的讯号。
火蝾螈头部特写,可以看到皮肤上分泌毒素的腺体。图片:Didier Descouens / wikimedia
如果你只见过最常见的东方蝾螈,那“蝾螈”这个名字可能会让你联想到和它差不多尺寸的小动物。然而很多蝾螈其实可以长得相当大个,比如火蝾螈就可以达到25厘米长。见到这么大一条颜色亮丽的蝾螈从火堆里窜出来的话,想来其冲击力足以激发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了。
想养?难度何止有点大
拥有响亮的名声,丰富的文化传说背景,颜值还相当亮眼,火蝾螈自然会让人忍不住动起养来当宠物的心思。然而就像其他大部分蝾螈一样,火蝾螈并不适合没有足够经验和设备的人饲养。火蝾螈原产地范围内的很多欧洲国家,都对它们实行了严格的保护,而辗转流落到玩家手里的往往是从东欧地区流入的野生个体,状态自然也不好。
就算是健康的个体(野生以及凤毛麟角的人工繁育个体),火蝾螈还有着蝾螈饲养上的普遍难点——怕热。20℃左右就是它们宜居温度的上限了,太热就会应激甚至死亡,除非能够常年维持冷凉的饲养环境,否则是没法成功饲养的——给怕冷的动植物加温容易,反过来降温可麻烦多了。
养宠物绝对不是养着玩玩这么简单。图片:Un terrien / wikimedia
从整个物种的角度来说,火蝾螈目前还是无危。作为火蝾螈原产地的很多欧洲国家,在野生动植物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相对严格,当地的原生物种也得到了较好的庇护。
但是另一方面,火蝾螈的地域型和亚种非常丰富,其中不乏后来被独立成新种的亚种,有些亚种已经分化出了相当有趣的差异。除了色彩上的丰富差异,火蝾螈的亚种有着比外表更深层的多样性,比如:火蝾螈通常是卵胎生的,卵在体内孵化然后再生出小蝌蚪,但在一些亚种中,幼体会在母亲体内发育成小蝾螈后才被生下。Salamandra salamandra fastuosa 和 S. s. bernadezi 这两个亚种便是真胎生。
葡萄牙地区的火蝾螈亚种 S. s. gallaica。图片:Seánín Óg / flickr
意大利地区的火蝾螈亚种 S. s. gigliolii。图片:Seánín Óg / flickr
背上黄斑连成条带的亚种 S. s. fastuosa。图片:Seánín Óg / flickr
虽然整个物种暂且无危,但一些地区的火蝾螈已经陷入了自己的危机。荷兰的火蝾螈遭到了正横扫全球两栖类的壶菌病的沉重打击,而以色列的火蝾螈则面临着入侵繁殖水域的食蚊鱼大军的威胁。
但愿这些美丽又充满神话色彩的小动物能够一直在欧洲阴暗的森林中生活下去。当人类再次点燃潮湿的木头取暖时,它们也还会出现——正如带着智慧的火苗惊诧懵懂的先人一样,沙拉曼达会再次降临人类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