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指南 >

小蚁微单m1测评(这一步走得有多远——小蚁YI-M1相机测评)

2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0-25 21:12:33    

2016年9月19日,小蚁科技推出了旗下的第一款微单相机YI-M1,从而为中国的照相机发展史树立了一块新的里程碑。

在摄影从胶片向数码转换的过程中,也出现过几十种国产数码相机,但是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引进散件、国内组装,即使是引进最新的机型,一旦“国产化”完成投产,也已经落伍。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这些“国产”的数码相机不可能更新换代,只能被市场上日新月异的新机型所淘汰。而且国外厂商早就算计好:这种引进的机型想要赚钱,价格就与原厂相差无几,很难占领市场;要打价格战,引进产品必然亏损。经过无数的挫折与失败之后我们才终于明白,数码相机是光、机、电、数一体化的产物,要想生产数码相机,可以引进图像传感器、图像处理器、快门、调焦组件……,但是将这些硬件集成的方案、布局与结构设计必须由我们决定,特别是控制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必须由我们编写,我们才能真正掌控相机的特性、质量与市场定位,才能在与日系数码相机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

传统的国产相机主要是光学与精密机械的产物,想要进入数码相机的领域,必须跨越微电子与数字技术两代,这不仅需要雄厚的资金,更需要足够的勇气,卧薪尝胆克服“电”、“数”两道难关。国内不乏先行者:海鸥拼搏数年推出自有知识产权的数款民用数码相机,可惜生不逢时,遇到智能手机崛起。去年深圳的“大疆”与“智能科技”分别开发出M4/3系统的微单ZENMUSE X5与Z Camera E-1(图1)。前者是无人机的部件,难以独立运行,后者是一台以拍摄视频为主的运动相机,而且只有机身,必须使用奥林巴斯或松下的镜头。这两台相机摄影功能与生态系统并不完整,都只能算是国产数码相机从一体机向可换镜头相机发展的一次试水。小蚁的诞生使中国影友可以欣慰的宣称: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

小蚁相机出手不凡,面世不到三个月,在世界著名的相机评测网站“DP Review的年终盘点中,YI-M1与著名的尼康D3400、富士X-A3、松下GF8一起入围2016年度最佳入门可换镜头数码相机。此后又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在2017年荣获著名的德国“红点”工业设计大奖(图2)。

在促销的网页上小蚁破天荒地宣称,这台相机是:“即使第一次使用微单的小白也能轻松上手的相机”,“让摄影新手也能拍出专业水准的可换镜头相机”,“用智能手机用户的习惯操控的微单相机”。相信关心国产相机的绝大多数摄影人都会问:这到底是一款甚么样的相机?他有何优点?有何不足?功能与精度如何?适于那些用户群体?市场前景又怎样?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测评能回答这些问题,以飨读者。

一、简洁的外观与独特的操控

我们收到的样机是12-40mm 1:3.5-5.6及42.5mm 1:1.8的双镜头套装。塑料机身制出金属喷砂的效果,有暴风黑(沉稳大气)、冰河银(生动时尚)两种颜色,供不同的用户选择(图3)。手柄包裹橡胶饰皮以便持握。机身与镜头造型极其简洁,正面右上角镶嵌着红色的标牌,颇有徕卡的风范。外观加工相当精致,镜头的变焦环与对焦环阻尼适中,机身与镜头接口均可与奥林巴斯、松下产品互换,感觉不出精度的差异。

图3:小蚁相机官方外观图

最令人瞩目的是相机的操控件:整个机身除镜头装卸按钮与快门与视频按钮之外,只有两个按钮:一个回放/拍摄切换纽,一个多功能扭(拍摄时调出调焦区,手动对焦时放大对焦区,回放时作为删除钮)。没有菜单钮与确认钮,没有四方向键……。用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可以调出各种图标,通过手指点击打开、选择并确认子菜单的选项(图4)。拍摄时触摸屏幕可以从81个调焦区中触摸预选调焦位置或直接点击对焦拍摄。屏幕上只有光圈、快门与曝光补偿三个可选触摸区,红色为选中,白色待选,灰色为不可选。除此之外可通过屏幕上下的字符显示相机11种主要工作参数(图5)。

刚拿到相机,这种别具一格的操控方式曾让笔者束手无策,熟悉之后才恍然大悟:这正是“用智能手机的方式操控相机”,让“初次使用相机的小白也能轻松上手”。这恐怕也是令“红点”大奖加分的重要原因吧!

最后还必须提到小蚁的产品说明书,它类似于手机的说明书:全部说明书只有19页,与拍摄相关的内容(从设置拍摄模式到视频回放)只有6页。测光模式、对焦模式、文件格式、白平衡等概念只字未提。看起来有些离经叛道,但是实际想想,当今一个摄影小白拿着数百页单反说明书能看懂的不到百分之一,能看完的不到千分之一。于是多数人干脆不看!小蚁将最必要的基础知识凝缩在6页中,让初级用户能一气哈成,真正掌握,倒不失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做法。

二、精心选择的机型与功能

小蚁面世后有人吐槽:“YI-M1是“忽悠”百姓,由于4/3系统成像难敌全画幅与APS-C,因此绝不向摄影小白推荐此相机”。笔者却认为小蚁的选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4/3系统由于芯片小难于放大到30英寸以上,但是该系统1600万像素的照片能充分满足20英寸(半米)输出的需求。请问1000万中国影友(包括使用4000万像素全画幅相机的老鸟们)有百分之几经常需要把照片放大到A3(17英寸)?!。在满足像质的前提下,4/3系统的小巧、便携及低成本却是任何APS-C与全画幅望尘莫及的,这恰是多数百姓(尤其是摄影小白与女性用户)所看重的因素。此外各种规格的可换镜头相机中,只有4/3系统的镜头接口技术是开放的,可以绕开其他卡口的诸多专利壁垒,充分利用前人的技术积累,降低设计的难度,可以直接使用O/P系统50多只现成的镜头,打破新机型配套镜头的瓶颈。因此,小蚁不需要“忽悠”,也无需依靠特殊的“情节”,只要能充分满足“第一次使用相机的年轻人”的需求,自然有自己的市场。相对而言倒是那些极力向摄影小白推荐全画幅的老鸟们,有替外商“忽悠”的嫌疑。

YI-M1作为入门级的相机,功能配置如何?能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吗?下面我们用同属M4/3系统入门级的奥林巴斯PL8与松下GF8与小蚁YI-M1对比,评价小蚁的功能设置

(表1)三台相机性能对照表

从上表可见,小蚁作为入门级的相机使用了目前顶级的2000万像素的图像传感器,实现了4K超高请视频拍摄,在2000元的机身上加载了奥林巴斯与松下万元级高档机的功能,这大约是“红点”奖的又一个加分项目。此外在相机的测光、曝光、对焦、取景四大主系统中,YI-M1都达到了同行的相应水平,再加上独具特色的“大师随行”、通过微型USB口用移动电源充电,对于第一次使用相机的年轻用户,YI-M1拥有相当的吸引力。

三、性能评测

功能到位,性能如何?是徒有其名还是货真价实?我们将通过技术测试用数据说话【注:本文的全部测试均是在机身固件1.3.4、镜头固件1.0的基础上完成的】。

既然用数据评价,就要有个标准,我们基本上放弃了中国数码相机的行业标准:这个标准只是个市场准入的及格标准,表明相机是否“能用”。我们希望能用日本同级别的相机做参照,判断Y1-M1是否“好用”。本应使用奥林巴斯的E-PL8或松下的DMC-GF8,但是苦于找不到样机。笔者手下有奥林巴斯的E-M5,虽然比PL8落后一代半,但却是4年前的高档机。YI-M1作为2016年的入门机若能达到2013年奥林巴斯顶级机的水平,应当能令我们满意了。

首先测试传感器的成像质量

噪点:几乎所有可换镜头的数码相机都有多种降噪的选项,而Y1-M1的降噪是由厂商预设的,用户无法选择。让我们看看厂商是如何处理的?用不同感光度拍摄柯达Q-13的色卡或24色标准色卡。用IMATEST软件读出Q-13灰阶中2—15级或24色色卡中的第4行2—5级灰阶中亮度噪点“Y”在总像素中的平均值(图6),得到如(图7)所示的感光度—噪点关系曲线。图上粗、细线分别表示24色色卡与Q-13测试的结果,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当一致:在YI-M1上厂商进行了强力的降噪,使噪点可以比E-M5减少两档左右。

动态范围:在ISO200感光度下用包围曝光拍摄柯达Q-13灰卡,用每个色块直方图的平均值与标准偏差作为该色块的RGB亮度值与噪点值(图8),得到两台相机的感光芯片的特性曲线(图9),并按照信噪比为1(相邻两级RGB极差小于噪点值)的原则判定其动态范围。从图中可见两条曲线十分接近,伽马值完全相同,暗区动态范围均为-7EV,亮区动态范围约为+4.3-4.6EV,E-M5略大。为了测试感光度对动态范围的影响,用不同感光度拍摄INMATEST 36级的透明灰阶(80db),再用IMATEST软件直接读出所摄影像在信噪比为1时的动态范围(图10)。测试的结果如(图11)所示。图中显示出由于E-M5分辨率较低,象元面积较大,E-M5的原生动态范围比YI-M1略大。这种优势能维持到ISO3200,此后由于E-M5较严重的噪点,导致动态范围迅速下降。

色彩还原与白平衡:在阳光、阴天。白炽灯下用相机的自动白平衡拍摄爱色丽的24色色卡,用IMATEST软件读出18个彩色色块的平均误差与最大误差及影像饱和度的相对变化量(%)判断色彩还原的精度,读取色卡2-5号灰阶的色偏,判断白平衡的精度(图12),将测试结果列在(表2)中。从(表2)中可见E-M5的饱和度更夸张,小蚁比较平实。色彩还原与白平衡在日光下均很好,阴天时E-M5略好,白炽灯下小蚁明显优于E-M5。三项平均小蚁略占上风。

分辨率:成像分辨率见镜头测试部分。

处理器的运算能力

数码相机是一个能照相的计算机,因此处理器的档次与运算能力对相机的综合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佳能的EOS-M1、富士的X-PRO1都曾经因为开机慢、对焦慢饱受诟病。小蚁的处理器运算能力如何?

与E-M5比较,又处在甚么水平?

我们在两台相机的供电电路中串联一个很小的电阻,用示波器测量电阻上的压降(实际是监测相机工作中电流的变化)从而得到开机时间、自动对焦时间、快门时滞等诸多时间参数(图13)。各种时间数据的对照如(表3)所示。显然。小蚁使用的处理器运算速度比E-M5低得多,因此几乎所有时间参数都受到影响。

小蚁的调焦速度与镜头有关,在良好的光线下,使用套机镜头调焦时间可以短至160毫秒,与E-M5持平。但是使用奥林巴斯的40-150或腾龙的14-150到长焦端,调焦时间长达600-700毫秒,E-M5也有类似的情况,但差异较小。

两台相机的连拍速度都严重受到卡的读写速度限制。用Class4的卡小蚁的连拍速度只能达到4.5张/秒,连续拍摄5张后降到每秒1张,使用Class10 的卡连拍速度略超过5张秒,连拍7张后降到每秒2张。(图14)是使用低速卡连拍的波形图。(图15)是两台相机在SLIK SPRINT PROⅡ小型三脚架上使用1/15秒快门的加速度(黄线)与仰俯及侧摆的震动角度(粉红及青色线)曲线图。从图中可见小蚁的震动比E-M5更小,表明小蚁使用的快门减振性能明显优于E-M5。

曝光精度

基于数码相机的特点,无法使用传统的快门测试仪及光圈面积仪测试其快门与光圈精度。相机的低速快门可以利用快门工作时的加速度曲线(图15)计量,但是用此方法测高速快门误差太大。我们设计以下方法测量光圈与快门共同作用的相对误差,以判断它们的相对精度:用美能达点测光表对白板测光,再用相同曝光量不同的光圈与快门组合拍摄白板,测试每个影像的曝光值,其间的差异就反映了相应光圈与快门组合的误差。用小蚁42.5mm镜头分别装到YI-M1级E-M5上,用F2、1/4000秒;F2.8、1/2000秒,……F22、1/30秒拍摄,将所得到的影像导入PS,可得到8组RGB亮度值,利用特性曲线(图9),可以将每组RGB值转换为曝光的误差值(设正确曝光的亮度值为127,得到(图16)所示的误差曲线。进一步还可以求出误差的平均值及最大、最小误差(图16中A、B、C、D点)对于平均误差的相对值。因为平均误差可以方便低用曝光补偿消除,因此我们更关心相对误差。(表4)列出用以上方法求出6只镜头分别安装在两台相机上的相对曝光误差。从(表4)及测试过程可见,在奥林巴斯相机上小蚁的镜头相对误差较大,而在小蚁的机身上,两种镜头的相对误差没有明显的差别。测试显示E-M5的1/4000秒严重超差(欠曝光),小蚁机身控制镜头电子光圈定位的精度与稳定性比E-M5差,但是仍然明显高于机械光圈的精度。

曝光范围:小蚁的说明书中并未标注测光系统的工作范围。

小蚁没有曝光锁定功能,这应当算是其测光系统的一个缺陷。

自动对焦工作范围:YI-M1说明书说自动对焦的工作下限可达到-4EV,实际用42.5mm F1.8镜头测试高反差对焦标板,ISO100,只能达到F1.8,6秒,相当于-0.8EV,这是小蚁说明书中唯一虚标的数据。实测E-M5自动对焦的亮度下限为ISO100 F2,16秒,相当于-2EV。

最后看看镜头的质量

国产的十余个品牌,八十多种镜头中只有永诺与小蚁两个品牌的6种镜头使用电子光圈并可以自动对焦,他们代表了国产镜头的最高技术等级。

据小蚁介绍:12-40mm的镜头采用11片9组的结构,使用了1片ED玻璃,1片非球面ED玻璃、3片非球面玻璃。42.5mm的定焦镜头,采用6片6组结构,也用了两片高精度非球面,而且使用步进马达对焦。其成像质量如何,当然分外令人瞩目。我们将用以下的测试作出答案。同时还测试了同一级别奥林巴斯的14-42mm 1:3.5-5.6 ⅡR MSC 镜头,以便读者比较。

分辨率:用最高精度的JPG格式拍摄等效国际标准12233(最高分辨率4000线宽/像高)的测试标版(图),目视判读其中心与边缘的分辨率,中心采用水平、垂直分辨率较低的读数,边缘则读出四角水平、垂直、倾斜方向中最低的四组读数,再求其平均值。图中显示出两只变焦镜头及小蚁42.5mm定焦镜头的测试结果。

从图中可见小蚁镜头在12mm短焦端设计十分成功,中心与边缘都取得不错的结果。两只变焦镜头在35-40(42)mm焦距段,分布曲线十分相似,分辨率中等,但是边缘与中心成像一致。在14-18mm的焦距段,小蚁中心略好但是边缘却明显恶化,成为这支镜头的短板。令人欣慰地是小蚁42.5mm 1:1.8 的定焦镜头取得十分满意的结果,从全开光圈开始中心一直保持高分辨率,边缘在全开光圈已经达到中上水平,到F2.8与中心相当接近。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蚁采用2000万像素的芯片,像素间隔仅有3.3μm,衍射极限光圈约为F12,因此在小蚁机身安装的所有镜头使用F16、F22的光圈时,分辨率都会明显下降,测试结果也突出表明了这个问题。

YI-M1芯片的像素量比E-M5多25%,理论上,其摄影分辨率应比E-M5高11%,但是在ISO200感光度下,用同一只镜头在Y1-M1与E-M5两个相机上测试分辨率, 发现YI-M1的测试值仅比E-M5高出4%-6%。究其原因恐怕与YI-M1的强力降噪有关。为此专门用小蚁42.5mm定焦镜头的F8(最优光圈)在两个相机上用不同感光度分别测试中心分辨率,得到两台相机分辨率随感光度下降的曲线(图),从图中可见:由于强力降噪,YI-M1不仅在低感光度轻微降低了分辨率,更导致高感分辨率的急剧下降。小蚁的工程师可能认为:由于初级用户并不需要高倍放大,影响清晰度的主要因素是手振造成的模糊,因此强力降噪配合优先使用更高感光度的自动感光度模式,使初级用户可以在没有防抖功能的条件下尽量提高拍摄的成功率。但是从(图)可见,到ISO800之后降噪导致的分辨率下降就已经冲销掉了2000万像素的优势,虽然初涉摄影的小白还无所察觉,但是略有经验的摄影人对分辨率随感光度的急剧下降可能难以认同。如何合理的处理感光度、分辨率、动态范围的关系恐怕还值得小蚁的设计团队仔细斟酌。

渐晕:12mm的小广角、F1.8光圈的大孔径都可能造成较严重的渐晕,小蚁处理的如何?我们用各级焦段的最大光圈拍摄面光源,再用IMATEST软件处理,算出边缘比中心欠曝的平均值与最大值描述渐晕的程度(图),同时测定奥林巴斯与小蚁的两只变焦镜头,以便读者对照。测试结果在表中列出。 从数值上看小蚁变焦镜头的渐晕值略占优势,考虑到在14-25焦距段小蚁镜头孔径略小,两只镜头的渐晕应属于同一水平。(表)显示小蚁42.5mm镜头渐晕控制得很好,到F2.8即可以忽略了。

畸变:在27英寸的显示器上显示棋盘格,用相机拍摄后用IMATEST 软件读取影像求出镜头四角畸变的最大值与平均值(图)。其中负值为桶形畸变、正值为枕形畸变。由于测试要求镜头光轴严格垂直于标版并通过标版中心,在测试现场又很严格难足此条件,测试数据仅供作定量的参考。测试结果在表中列出,测试数据表明,小蚁变焦镜头在短焦段有较明显的桶形畸变,其他焦距段及中焦镜头畸变控制的很好。

杂光:由于影像传感器表面的红外截止滤光镜会大量反射成像光线,因此数码相机对杂光都十分敏感,为此所有国外厂商都在不遗余力地研制各种新型的抗反射膜以减弱杂光。小蚁镜头的杂光处于甚么水平自然令我们分外关心。按国家标准测试杂光的设备十分复杂,我们根据其测试的原理,设计了一种简易的测试方法对比参测镜头杂光的相对水平。在屏幕上贴一小片圆形的黑色植绒纸,在暗室中用不同镜头的最大光圈拍摄屏幕,并令所设影像上植绒纸的大小相同。控制曝光,使影像上屏幕的亮度相同。在PS中用魔棒工具圈选出植绒纸的范围,用直方图读出此区域的平均亮度。由于杂光会使影像的暗区变亮,因此植绒纸的亮度越低杂光越少(图)。 测试的结果如(表)所示,从测试的数据可见在参测的7支4/3系统的镜头中,小蚁的镜头位居前列,尤其是42.5 1:1.8的定焦镜头,孔径最大,杂光最少。这样的结果令人十分欣慰。

小结:测试表明小蚁的套机变焦镜头,在短焦段畸变略大,14-18焦距段边缘分辨率略低,其他各主要成像指标上都达到甚至超过了奥林巴斯同级别镜头的水平,由于小蚁这支变焦镜头短焦端更短,适用性比奥林巴斯的挂机镜头更强。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小蚁42.5mm 1:1.8的定焦镜头,作为一只大孔径的人像微距二合一中焦镜头,各项指标不仅相当优异而且十分均衡、加上较强的微距功能、再配上不到900元的售价,成为目前市场上性价比最高(注意是“最高”而不是“之一”)的中焦定焦镜头,不仅成为小蚁用户人像摄影的首选,还具备了与奥林巴斯与松下相应镜头竞争的能力,这在国产镜头中并不多见。 以上测试表明,小蚁相机无论机身还是镜头的硬件能力都已经能够满足“第一次使用相机的年轻人”的需求,比较成功地达到了设计目的。

四、固件的水平与档次

数码相机是一个能照相的计算机,因此相机厂设计相机与计算机厂设计计算机类似。都是利用现代工业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在国际范畴采购适用的元器件及组建,根据自己的客户群体,制定相应的技术指标,并根据本厂的工艺水平进行产品设计,以达到预期的技术水平并控制生产成本。当初国产相机厂就是因为一切都要自己生产,一旦数码化,自己没有没有微电子与数字电路的产业能力与技术储备,于是一篑千里、全军覆没。 与计算机厂商相比,数码相机的软件设计难度高得多:计算机厂商仅需编制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软件(BIOS)即可,主要的操作系统软件是由微软或苹果编制的,而数码相机的全部软件都需要由厂商自己编制,而且处理的信号除了二进制的编码之外还有大量模拟量与数字量的转换及数字影像的处理。知名的厂商(如尼康、佳能),处理器是专为自己的相机设计的;像小蚁这样的厂商,受到技术与资金的限制只能选择通用处理器。用通用处理器解决数码相机机的特殊问题,还要使相机独具特色,其技术难度比相机的结构设计高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比佳能尼康的编程更难。几乎所有数码相机厂,在他们某个系列的第一代产品上,都会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然后通过固件升级或产品换代逐步完善。

小蚁作为国产的第一代微单相机,它的固件水平与档次又如何?

小蚁用触摸屏代替各种按钮、四方向键和确认键;用23个屏幕图标代替其他相机近百条菜单;在大师随行模式中用图框指导用户摆姿势及合理构图;用USB口(从而可用移动电源)为相机充电。这些别开生面的创举,充分体现了小蚁的固件编写的原则:“第一次使用相机的年轻人用使用手机的习惯”拍摄。 同样,有色温调整却没有自定义白平衡、有HDR却不能预设涵盖的亮度范围……。小蚁并不想取悦所有的摄影人,而是尽量保留摄影小白所需的,舍弃小白不会用的或不感兴趣的功能。我们希望小蚁这种量身定制的原则能真正吸引想用相机取代手机的年轻人———这恰恰是初级影友中举足轻重的客户群。

实话实说:在入门级的可换镜头相机中,小蚁相机固件的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从(表1)可见 第7项情景模式、第16项风格、艺术滤镜效果滤镜,都与竞品相机有较大的差距,这些恰恰是为入门的影友设置的。此外小蚁在回放状态下只有彩色转黑白及剪裁两个后处理选项,而后期机内图像调整正是不会后期的小白急需的功能。

小蚁官方样片:

五、对小蚁的期望

作为小蚁品牌的第一代相机,硬件已经到位,软件仍应努力。我们欣喜的看到,小蚁的研发团队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投产半年以来,小蚁成为固件升级最频繁的数码相机。就在6月初,小蚁不负众望公布了新的固件2.0:在屏幕上设置控制面板可以快速触控7项常用参数、增加了大师随行中拍摄合影的模板、提高了像质与对焦能力、……,明显提高了相机的易用性。希望小蚁继续努力补足固件中的短板。

在硬件上,希望小蚁研发出内藏闪光灯及具有TTL功能的热靴,开发可翻转的液晶屏,最后如果可能,在机身或镜头中加入最初级的防抖功能。这三项中推出任意两项,小蚁就可以换代了。

我们满怀深情地祝贺YI-M1 成功地谱写了国产相机的新篇章,我们更期待着YI-M2早日问世。

序号 项目 小蚁YI-M1 欧林巴斯E-PL8 松下GF8K
1 分辨率 有效像素
2016万
1610万 1600万
2 视频最高分辨率/帧频 4K超高清/30fps 全高清/5Ofps 全高清/5Ofps
3 测光 测光范围 -2-20EV EV0-18
4 ISO默认范围 200-25600 200-25600 200-25600
5 曝光 包围曝光/多重曝光/HDR 有/无/有 有/有/有 有/有/有
6 延时拍摄/全景接片 有/有 有/有 有/有
7 情景模式 9 21 23
8 快门 快门速段(秒)/电子前帘 60-1/4000/无 60-1/4000/有 60-1/16000/有
9 拍摄 CH连拍速度/连拍张数* 5/ 8.5/64 5.8/无限
10 对焦 对焦区/亮度范围(ISO100) 81/-4-20EV【1】 81/ 23/-4-18EV
11 触摸对焦/触摸快门 有/有 有/有 有/有
12 /手动放大对焦/人脸识别 有/有 有/有 有/有
13 色彩 白平衡/K值/自定义/微调 5种/有/无/无 7种/有/有/有 9种/有/有/有
14 闪光 闪光同步速度/内藏灯/TTL 1/125/无/无 1/200/有/有 1/50/有/有
15 取景 液晶屏尺寸/像素量/翻转 3”/104万/不可 3”/103.7万/可 3”/104万/可
16 创意 风格/艺术滤镜/效果 5/无/无 9/14/10 6/21/4
17 大师随行/创意拼图 有/无 无/有 无/无
18 WiFi/蓝牙/遥控/防抖 有/有/V2.0有/无 有/无/有/有 有/无/有/有
19 电源 电池容量/寿命(张) 900mAh/380 /350 680mAh/230
20 重量 机身重量(含电池/卡) 290克 374克 266克
21 价格 套机镜头/套机价格(元) 12-40/2199 14-42/3290 14-42/339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