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第八代酷睿处理器几经跳票,终于在10月5日,也就是昨天正式发布了。对此小编要先发五分钟牢骚:你天天蓄势待发,早不发晚不发,偏偏挑在这宝贵的国庆长假,让本人规划已久的旅游计划泡汤了。这不,刚刚做完了八系i7的首测,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八系i5的评测中…。
吐槽归吐槽,恰逢行业中发布重要的产品,秉持一个硬件媒体工作者的自我修养,该献身的时候还是不能退缩的,毕竟美国佬不过你的国庆节呀。令人欣慰的是Intel这次的产品比较给力,评测罢了,小编打心眼里觉得牺牲的假期是值得的。
Intel早些时候就信心十足地宣称第八代酷睿将比第七代有35%的性能提升,就游民评测室刚刚出炉的评测来看,官方所言不但不虚而且是保守的,实测显示有一部性能提升甚至达到了40%。错过昨晚评测的读者可以点击《第八代六核酷睿i7 8700K首测》回顾文章。
第八代酷睿之所有能有这么大的性能提升,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多任务能力的增强,i7 8700K比上一代同定位的7700K增加了两核心四线程,成为Intel第一个下放到性能级平台的六核处理器。现在看来AMD锐龙的所谓”重新定义CPU性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影响到了身为行业巨头的竞争对手Intel。如果不是AM4锐龙的多任务能力吊打LGA1151平台的i7,让Intel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恐怕现在还看不到8700K,或者看到的8700K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i7 8700K的强悍纵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论起八系酷睿中最具看点的产品,却不是它,而是i5,六核心的i5。六核12线程的i7并不新鲜,六核6线程的i5可是真正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此前没有过相似的产品和也没有能借以预估的对象,这款CPU是未知的,它能成为一支奇兵吗?
物理核心作用远大于超线程
第八代酷睿的重大升级不仅体现在领头的i7 8700K,而是覆盖到了全系CPU。i5从原来四核4线程变成六核6线程,i3则从双核四线程升级为四核四线程。不要小看增加的两颗物理核心,它所提供的资源不是虚拟线程能够比拟的,而是实实在在增加的ALU和全部配套资源。
相信很早以前就有人拿过双核4线程的i3和四核4线程的i5在同频率下做对比,同样是四线程,i3的性能比起i5要差不少,这就是虚拟线程与物理线程的差距。后者有专享的核心缓存和寄存器支持,并与Ringbus总线存在物理连接,而前者是一个在每个频率周期间隔内对空闲资源加以利用的影子核心,形象一点来说,它是在分享物理核心的残羹剩食,发挥余热。而且在启用超线程后,影子核心数据对资源的挤占还会影响本体核心的效率,只是它们的总效率要大于本体效率。
手里有八核或八核以上CPU的玩家不妨试试,关闭超线程后多任务性能下降远不如你想象中那么大,核心越多越是如此。
就如8700K之于i7一样,8600K是i5中支持超频的代表性产品,凭借成熟的14nm工艺和减少了超线程的干扰,它的超频潜力很值得期待,只是受时间所限,本次评测不涉及超频环节。
相比上一代同定位产品i5 7600K,它增加了两颗物理核心的基础上,频率设定保持基本相当,三级缓存增加了到9MB,比i7 7700K容量还大,只是连接路数少了4way。随着核心数量的增加,Intel在第八代酷睿上调整了三级缓存与缓存通道的连接架构,从第七代酷睿的512KB/way 提高到了768KB/way,为多任务数据吞吐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八代酷睿的外形结构与第七代一模一样,接口仍是LGA1151,只是不能兼容200系主板
AMD Ryzen5 1600X的实际售价在1700元左右,与i5 8600K先前公布的报价相当
如今谈到CPU的性能,AMD再也不是可以忽略的对象,Intel这次如此慷慨升级锐龙功不可没。就在前几天网络上传来了不好的消息,据说第八代酷睿可能全面涨价,届时i5 8600K将突破2000元。这可能是Intel为了照顾自己的渠道商,暂时给积压的上一代CPU让路,否则照原先公布的售价,这些货可能一辈子都卖不出去了。
无论涨价消息是否属实,Ryzen5 1600X都是i5 8600K精准对应的竞争对谁,本次评测将加入它俩的对比。
微星Z370 GAMING PRO CARBON AC介绍(一)
本次评测用于支持Core i5 8600K的Z370主板由著名一线PC硬件厂商微星提供。在测试开始之前小编先放上大图,让读者一睹它的风采。
微星是紧随Intel第八代酷睿发布在第一时间拿出Z370产品实物的主板品牌之一,小编收到的这款型号刚好为大家喜闻乐见的CARBON版。CARBON是微星主板中代表炭纤风格的统一后缀名词,该型主板浑身充满运动基因,如同正跃跃欲试的赛车。
板如其名,只有当你用起来时才知道有多顺手,就像为比赛优化的赛车只有当你踩下油门那一刻才知道动力有多澎湃。CARBON将性能和实用有机结合,刨除了大多数性能玩家不需要的繁琐设计,简约干练又不失档次。
微星Z370 GAMING PRO CARBON AC主板采用标准ATX板型设计,型号后缀名中的”AC”代表该主板带有无线网卡。
Coffeelake与之前性能级平台上的几代核心一样,采用VRM外置设计,由主板负责CPU工作电压的精确控制,主板CPU供电分为CPU核心供电与核心显卡供电。虽然小编没有摘下主板散热片仔细看,但凭经验可以判断它采用了四相8回路核心供电与单相双回路核心显卡供电,电流承载力一流,满足第八代酷睿全系的实用超频绰绰有余。
微星Z370 GAMING PRO CARBON AC介绍(二)
插槽方面,微星Z370 GAMING PRO CARBON AC一共有六个PCI-E3.0插槽,其中三个为PCI-E16显卡标准槽,装备了通道指派芯片,能支持PCI-E3.0 8×+8×的SLI和交火。另外三个为PCI-E3.0 1×,用于其它扩展设备,比如该主板附赠的无线网卡就要用到其中之一。
此外,主板上提供了两个M.2插槽,带宽支持PCI-E3.0 4×标准,理论速率达到32Gb/s,经由南桥的DMI总线连接到CPU。
该主板的SATA3接口一共有6个,四个做成侧插,两个为直插,方便用户装机时以各种姿态连接和整理线束。
I/O面板的配置与先前的Z270主板如出一辙,提供两个第三方ASMEDIA主控的USB3.1接口,连同PCI-E3.0 2×通道,理论速率达16Gb/s。其中一个接口做成Type-C,用于支持越来越普及的该型设备。此外I/O最上缘上还保留了专用于键鼠的两个USB2.0接口,以及一个PS2键鼠通用接口,微星对老用户照顾得无微不至。
主板后缀名中的AC代表提供802.11AC标准的无线网卡。不过这次网卡没有直接做在主板上,而是以一个PCI-E 1×独立子卡的方式赠送,上面安装一个Intel Wireless 8260AC无线模块,支持蓝牙4.2。由于台式机主板上的PCI-E接口没有整合USB通道,启用蓝牙功能需要通过USB针线连接到主板。
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与测试方案
产品介绍与分析到此告一段落,下面进入测试环节。除了考察CPU性能的几项基准测试之外,还将加入五款单机游戏大作的帧数测试。这次游戏测试特别采用GTX 1080Ti和GTX 1080两款显卡,为的是向用户展示i5 8600K对目前旗舰和准旗舰显卡的支持效果和搭配契合度,是否存在玩家们所担心的”带不动”现象,毕竟空口无凭,实测数据才是最让人安心的。
测试平台实景
大家都懂木桶短板效应,为了尽可能释放显卡的效能,以达到充分考验CPU性能的目的,五款测试游戏将只采用1920×1080分辨率。此外为了使各CPU之间测试结果具有对比意义,本次测试中各款CPU均保持BIOS默认状态,无任何人为干预,且无论内存是双通道还是四通道,内存频率统一设置在DDR4-2666,时序15-15-15-35。
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如下:
参与评测的GTX 1080Ti显卡为索泰最新推出的GTX 1080Ti至尊Plus OC
参与评测的GTX 1080显卡为索泰热销的GTX 1080至尊Plus OC
CPU工作状态与单线程性能测试
老规矩,我们先观察i5 8600K在空闲和负载状态下的频率状态,并做SuperPi-1M单核性能测试。
空闲时进入节能状态,频率依然为800MHz
单核最大睿频达到4.3GHz,与官方参数相符
i5 8600K默认Ring频率为3.8GHz,比i7 8700K高了100MHz
我们都知道Ring是与三级缓存紧密相连的,i5 8600K的三级缓存连接路数比i7少,容量也小一些,换取的良率可以支持它设置更高一点的Ring频率,从这个角度来看逻辑上说得通。
SuperPi-1M专门考验单线程性能,成绩基本由频率决定,8600K的频率不如两款i7,自然稍逊色,但与上一代i7相比已经很接近了。至于锐龙,单线程从来不是它的强项。
多线程性能测试对比
多线程测试高能频出,请各位擦亮眼睛仔细看。
小编上文中强调过,物理核心的性能不是虚拟线程所能比拟的,国际象棋测试六核的i5干掉了四核8线程的i7。同为六核的锐龙1600X凭借超线程才勉强与8600K平分秋色,由此可见频率提升对物理核心的作用与超线程不可同日而语。
CINEBENCH R15测试中,第八代i5再次击败了第七代i7,不过这个测试时锐龙的优势项目,无可撼动。
缓存性能与综合测试
接下来为AIDA64的综合缓存测试与PCMARK 10测试。
三级缓存测试结果,AMD锐龙的CCX片上独立缓存在理论测试中比Intel的环形总线有更高的效率。而Intel方面三款CPU都差不多,i7 8700K稍突出一些。
物理计算的应用程序接口极度依赖并行线程,所以线程数最少的i5只能垫底了。这是3DMARK的理论测试,实际游戏中不会出现如此繁重的物理计算。
i5 8600K+GTX 1080Ti PCMARK 10 Extended得分7745
i7 8700K+GTX 1080Ti PCMARK 10 Extended得分7745
PCMARK 10是趋向于反映实际体验的PC综合基准测试软件,同样的内存、显卡环境下,i7 8700K与i5 8600K总得分只相差200,说明在办公、上网、视听、游戏等常规应用中这两款CPU带给用户的体验几乎一样。
现实中也确实如此,假如事先不告诉你,也不许用软件查看,你能凭感觉分出i5和i7吗?以前或许还有可能,现在可就难了,这款软件对真实情况的反映相当准确。
《古墓丽影:崛起》帧数测试对比
《杀手6》帧数测试对比
《四海兄弟3》帧数测试对比
《巫师3:狂猎》帧数测试对比
《幽灵行动:荒野》帧数测试对比
五款游戏游戏的帧数结果都显示出一种现象:用GTX 1080Ti时各CPU的帧数差距稍微大一些,显然这是木桶效应在发挥作用。GTX 1080Ti比GTX 1080的性能强20%~30%左右,受其它环境限制,对CPU初始建模需求的增加值即使没有这么高,也不会比这个数字低太多,毕竟每一帧画面都离不开CPU提供数据,能否充分发挥显卡性能,就只能看CPU在具体游戏中的性能储备了。
综合来看,CPU频率对游戏的影响依然更大,否则六核12线程的锐龙1800X就不会在所有测试中落于下风。而六核的i5 8600K确实不出所料地在测试的所有游戏中都达到了i7的水平,在一些对多线程计算依赖度较高的游戏中,相比上一代i7 7700K甚至还小有优势。第八代酷睿给游戏玩家们带来了福音,从此我们不必再纠结于搭配高端显卡买i5还是i7的,如果你没有工作上的特殊需求,买i7可真就是浪费了。
六核i5 8600K的发热表现同样喜人,烧机测试只有67℃左右,廉价散热器就可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