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敬老爱老,这个节日最能够体现我国悠久的文化底蕴,也最能彰显我国人民的优良品德。所以,作为一位国人,我们应该骄傲,我们有资格骄傲,几千年的传统沉淀,让国人具备傲人的高尚品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十首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词,体会古人对重阳节的看法与情感。

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因为九是最大的数字,寓意着生命长久和健康长寿。在1989年,国家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2006年,又将重阳节确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据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到李唐时期达到顶峰。据史料记载,在唐朝时期,重阳节被唐德宗李适定为全国三大节日之一,可见该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多么的重要。
重阳节的源头是古代祭祀“大火”星的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事物有了新的认知,祭祀“大火”星的习俗慢慢衰退,古人对季节的变化开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样是随着时间的沉淀,重阳节孕育着博大精深的内涵,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华的“孝”文化的传播,其次是“寿”文化的美德,其三是“雅”文化的形成。前两个文化很好理解,“雅”文化则是重阳节的赏菊、登高等等文化的形成,历朝历代文人的文字,更是给重阳节增添浓厚的文化气息。

作为老年人的节日,不少老年人在这一天钟情于大自然,欣赏这美妙的秋色,或者沉醉于登高游览的情趣之中,自我放飞,又能舒筋活血,何乐而不为。登高不仅是重阳节的“保留节目”,还是古代文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所做诗词的“专利”,因而重阳节又被称作登高节。另外,在我国各地,在重阳节这一天,都会举办登高活动,以烘托节日气氛,又对未来的日子做美好的期望。
唐朝时期,文人墨客留下诸多关于重阳节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有三百六十余首。其中,登高的习俗出现次数很多,古人在重阳节选择登山,寓意着步步高升,也有高寿的意义,是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即便平原地带,没有高山,人们选择登塔,也要延续这一习俗。重阳节怎么能少了美食美酒,文人雅士聚在一起,饮酒赏景,兴致来了赋诗一首,抒发不同的情感,颇有一番风味。
关于重阳节的宋词也有许多,在《全宋词》中,一共记载了270余首关于重阳节的词。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下,宋人产生的情感有很大的差异化。比如,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浓厚节日氛围下,他们用词寄托的是孤独与思乡;社会的动荡,游子在他乡遇到节日,写下重阳词,寓意着悲凉故国之感,从而折射出心酸的心路历程。

下面我们就来举个北宋文人苏轼作为本篇文章的收尾。苏轼早年入仕,内心存在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因为残酷的现实让其一腔热血付诸东流。又因为其一生颠沛流离,内心充满愤懑之情。面对失败,苏轼用阔达的胸怀去面对荣辱。在重阳节这一天,又是因为悲凉的秋季,苏轼在节日之时,怀念自己的家人,又对自己坎坷经历抒发感伤的情怀,侧面凸显出苏轼渴望为国效力的忠心,还能隐约的感受到词人悲伤的心境,并凸显苏轼通彻的人生态度。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人笔下十首关于重阳节的诗词,体会重阳节的深厚内涵与我国数千年的文化底蕴,相信你会有所触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唐代〕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蜀中九日
王勃 〔唐代〕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晏几道 〔宋代〕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
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
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明代〕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风入松·九日
张可久 〔元代〕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
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清平乐·将愁不去
纳兰性德 〔清代〕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李煜 〔五代〕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九日登长城关楼
王琼 〔明代〕
危楼百尺跨长城,雉堞秋高气肃清。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细柳营。
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明代〕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