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迹寻踪】
历史上,梅州有俗语“相约不到阴那”,意为朋友间相约踏访位于潮梅地区的阴那山,由于路途遥远,跋涉艰难,往往难以一起成行。一句话就勾勒了阴那山令人神往的神秘意蕴。
近日,记者走进阴那山景区,听古寺梵音,寻粲花遗迹,读名人题咏,探寻这座名山的千年嬗变,对潮客地区的文化影响。
禅机何处似,名山藏古寺
在阴那山的东西麓,屹立着两处重要的宗教建筑群,分别是梅县区境内的灵光寺和大埔县境内的万福寺,两处均供奉在地方具有重要宗教影响的惭愧祖师。
灵光寺天王殿大门,一副对联非常醒目:“阴那开山第一祖,灵光古刹不二门。”惭愧祖师是唐代高僧,由福建云游至此,传播佛法。寺前保存着一对著 名的生死树,历经千载,直插云天。生死树为桧柏,相传惭愧祖师手植三棵,历经明清,仅存两株,且一生一死。柏树是植物界的寿物,清代学者丘弘泗为之作《柏 禅参序》,认为它有金石之性,代表了惭愧祖师无处不在的灵觉。 而在万福寺,保留着一尊传为宋代檀木雕刻的惭愧祖师像,彰显对祖师的膜拜历史悠久。在阴 那山,有许多与惭愧祖师传说有关的事物,五指峰如拳伸展五指,而惭愧俗名了拳,颇为吻合。山中有茶泉、仙遇湖、大小歇石,甚至无叾螺、焦身鱼等生命,均蕴 含惭愧祖师慈悲为怀的信念。
在阴那山景区,尚有明代古刹——圣寿寺。据《阴那山志》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巡按粤东御史梅鼎在梅江上的蓬辣滩遇险,传说得到惭愧祖师显灵救 护,后来梅御史瞻仰阴那山圣寿寺,发起重修,更名灵光寺。寺院后来得到热心施主陈洪让捐助大片山林田地,寺院经济有了保障,香火颇为旺盛,首先在后山加建 寺庙,沿用旧的圣寿寺称谓,又称紫殿或祖殿师塔;随后在灵光寺左侧的仙遇湖建起西竺寺,右侧后山建起静室庵。阴那东麓四座庙宇统称阴那教寺。 明末,阴 那山迎来佛教文化兴盛的高峰,来自江西的真莲和尚发愿向朝廷请大藏经,邀请著名的文化人士李士淳创纂《阴那山志》。虽然请经未能如愿,但修志使得阴那山保 存了大量历史文献,提升了阴那山地位,逐渐与罗浮、丹霞等名山大川一样在岭南名闻遐迩。 清代,嘉应州各地膜拜惭愧祖师,形成恭迎雕像到州城等地享受香 火的民俗,梅城北门的雨花庵、东郊的祥云庵,黄沙嶂的田子庵成为灵光寺子庵。惭愧祖师的信仰,已经是粤东客家地区的重要文化符号,从阴那山散播到梅州之 外。
诗书此间存,粲花馆阁幽
进入灵光寺景区,从停车场拾级而上,左侧为粲花馆,馆前大石屹立,此即著名的小歇石,旁有歇石亭。石上刻有明朝翰林李士淳的《小歇石》题诗: “铁桥过去便桃源,石上桃花不记年。寄语中原车马客,风尘暂此一停鞭。”李士淳是梅州历史名人,他在考中进士前,曾长年在灵光寺闭门读书,据寺前的三棵古 柏,将书斋命名为三柏轩。 进阴那山潜心读书的士子并非从李士淳始。早在明代的万历年间,家住雁洋的李南翰(名炉峰)就曾“携小厮筑关阴那山麓,用砖塞 茅斋门以却应接,别开小窦以便朝夕静坐肄业。”后来李南翰考中万历丙子科举人。李南翰兄弟中举选贡,科名显赫,且字号都带有峰字,如那峰、午峰、车峰等, 可见阴那山峰在这群文人心中的分量。 明末清初,雁洋李氏出了一位投笔从戎的李焜,他随著名的饶平总兵吴六奇归顺南下的清军,与南明政权作战屡立战功, 官至都司、饶平同知,后急流勇退解甲归田。
李焜回到家乡,在阴那山先祖读书处建粲花馆,课读子孙。粲花馆位于灵光寺前四百米处的白虎峰下,著名铁桥之西,起名出自大诗人李白逸事。馆内有 日月池、石拱桥,建筑分上中下三进,院后花园怪石嶙峋,名曰:“石园”,仿王羲之兰亭雅集,建曲水流觞景致。李焜撰有《石洞木石亭记》以记其事。 粲花 馆作为私家书院,一直使用到清末,既是青年学子静心读书的清幽所在,也是文化名流流连忘返的雅集之地。李焜的后裔李闳中、李阆中、李中培等在此刻苦攻读, 学有所成。其中,李中培道光年间入学海堂,为两广总督阮元赏识,专研经史实学,著有《朱子不废古训说》等,总为《石园杂著》。
李中培以石园来命名著述,是出于对家乡粲花馆和石园的怀念。他在家乡时曾在粲花馆发起文昌会,晚年旅居广州,请画师画“石园读书图”,画上海内名士刘彬华、罗天池、谢兰生、黄仲容、黄子高、颜崇衡等题咏盈册,成就一段文坛佳话,肇其端者仍是粲花馆。
今天的粲花馆已非原貌,而是在历经兴废后,于上世纪80年代由印尼华侨张直端等捐资在原址重建,大门可见张先生所撰联:“粲花言论隽,馆阁铸贤工”。寥落中足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题咏添魅力,山色亦空灵
名山古刹林立,必然吸引众多的文士探幽问道。保存至今的《阴那山志》,记录了千年来造访阴那山雅士的诗文,他们中既有遁入空门的高僧,有踌躇满志的读书人,也有心思各异的达官贵人,还有壮怀激烈的爱国忠良。斯人已去,创作的赞咏长留在阴那山的高山流水间。
较早赞美阴那山风光的诗歌,当属署名苏东坡和王阳明的作品,但这两首诗的真伪存疑,而抗元民族英雄蔡蒙吉的《游阴那山》也是早期描写阴那山的文 学作品,描述了“宫阙天悬绝胜奇”和“五峰青翠冠攒玉”的雄奇风光。 历史上,潮州著名状元林大钦,死葬三河的揭阳籍兵部尚书翁万达,触怒皇帝贬谪三河 的江西翰林王思,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弟子薛侃均不畏跋涉,在阴那山中流连忘返留下锦绣诗篇。他们的诗文作品为李士淳创撰《山志》提供了丰富的人文素材。
随着时光的流逝,阴那山中的不少碑记石刻已经斑驳阑珊,然而一些珍贵的遗迹仍然折射出这座文化名山的历史底蕴。粲花馆的创建人李焜,留下的石赞 仍与李士淳的《小歇石》并镌石上,“名芳石陋,石不如人。石固名浮,人不如石。石在名留,人因石永。名增石重,石赖人尊”。一下子将虚与实、短暂与永恒、 逐名与崇道、主观与自在的辩证关系,简练概括出来。读此文字,确应“风尘在此一停鞭”。
阴那山又是激发众多梅州文人雅士创作灵感的圣山,从宋湘的梦游阴那,到李黼平、黄香铁的梅江舟中遥望阴那,到吴兰修、黄遵宪的携手友人入山览 胜,到李光昭以五古长诗回忆登高阴那山的难忘历程,以及丘逢甲灵光寺晚眺的英雄寂寥。阴那山已经成为岭南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和它在宗教文化史上的地 位一样闪烁光芒。
阴那山自然风光雄奇瑰丽、古刹林立其间,吸引众多文士探幽问道,丰富了阴那山的人文历史。
【专家视角】
阴那山文化
是客家精神要素
对于阴那山所保存的文化特质、文化价值,以及如何弘扬其中的文化意义,记者远程采访了正在日本讲学的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钟东博士。
记者(以下简称“记”):阴那山是粤东一座宗教文化名山,《阴那山志》在提升它的知名度上起到哪些作用? 钟东(以下简称“钟”):《阴那山 志》是一部以山命名的地方志专著,它记载了阴那山灵光寺的历史变迁,实际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关于阴那山与灵光寺的名胜数据集。 所以,这本书对于粤东名 山阴那山的知名度有非常大的作用:第一,证明阴那山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在唐代开始就有了佛教修行的人物,在这儿结庵修佛、弘法利生。第二,证明梅州的佛 教传布,宋代以前,已经开始。第三,书中记载了历代文人的诗歌题咏,这个对于当今的文化旅游开发,无疑是非常宝贵的数据。 换个角度说,没有《阴那山 志》,这座山也就变成了普通的山,只有自然,没有人文。 记:惭愧祖师是介乎神话传说和佛教徒之间的历史人物,似乎有某种道家的色彩,如懂法术、祈雨灵 应等,这种现象反映了客家文化中的何种特征? 钟:惭愧祖师,有正统佛教的记载,他当然是一位禅师,是修行之人物。民间对于有名的人,总是会赋予他们一 些神话的色彩。实际上,惭愧祖师没有道家的色彩,某些神奇的传说,都是与佛教有关的。比如惭愧这一名字,就是指惭愧心生则道心起,纯粹为佛家教化;而了拳 之“了”则更具佛家的观念。至于祈雨灵应,古代如果佛教修行有成的人,也是未尝不可能的。所以,他是佛教的人物,不是道教的人物。
客家人是智慧的,对生活也是充满着美好愿望的。惭愧祖师的神奇示现等教化形式,早已融入了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客家人从来讲究克己、勤 勉,这与惭愧的精神是一致的;客家人讲求有始有终、善始善终,也与惭愧祖师的精神密切相关。至于对风调雨顺的祈祷,更是客家人以农业文化为中心所带来对大 自然的良好愿望的体现。 记:阴那山目前没有发现高僧大德或者遗民僧侣留下的专著,《阴那山志》更多的是文人逸士的诗文以及寺庙经济变迁的历史文献。它 们呈现哪些学术价值? 钟:有三宝的皈依与尊奉,哪怕没有太多的文字记载高僧大德的名字,也没有关系。历代的文人们在这儿写诗作文,本身就是在歌颂三 宝,怀想惭愧祖师,这样必定会给当地客家民系带来儒家以外的佛教文化熏陶,这个比学术研究的价值不知道要高多少倍。惭愧祖师的信仰,是客家人精神文明建设 中不可缺少的中心之一。 寺庙经济虽然早已成为过去,但香港学者曾经用这本寺志写成了很好的学术论文。但阴那山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客家文化的建构上,而 不是在学术研究上。
灵光寺,广东四大名寺之一。
万福寺,位于大埔县境内的阴那山麓。
【关键词】
惭愧祖师
惭愧祖师,俗姓潘,名了拳,福建沙县人。出家后,于唐朝中期游方到广东,结茅屋卓锡于阴那山东麓,住山30多年,弘扬佛法。圆寂之时,传语众弟 子:“从前佛祖皆弘演法乘,自度度人,了此弘愿,予未能也,心甚愧之。”又留下偈语“四十九年无系无牵,今朝撒手归空去,万里云开月在天。”因此号为惭 愧。他的弟子在其卓锡之地建起圣寿寺,即现在灵光寺的前身,寺前的生死树,相传是当年惭愧祖师种下的三株柏树中的两棵。目前,惭愧祖师信仰已经传播到整个 粤东客家地区,乃至台湾和东南亚一带。
阴那山志
由先贤李士淳创纂于明朝天启年间,后经历代多次增补。咸丰年间,雁洋文士李阆中参与维修灵光寺,对《阴那山志》进行增订重版,目前保存有光绪年 间的增订本。山志对阴那山的历史变迁、阴那教寺建筑群的分布、宗教人物、寺庙经济以及文化名人对阴那山风光的赞咏作了详细的记录。近年,该志由中山大学学 者钟东整理校勘,与《曹溪通志》《丹霞山志》《鼎湖山志》等一起列入岭南古寺志丛刊,先后在中华书局和广东教育出版社重版。它是了解阴那山悠久历史的重要 文献和窗口。
灵光寺大殿悬挂的匾额和供奉的惭愧祖师像,彰显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