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赣江支流锦江中游,东与高安市为邻,西南同袁州区、西同万载县接壤,南和新余市渝水区、分宜县交界,北跟宜丰县相连;所辖地域处于北纬28°02’~28°25’和东经114°28’~115°10之间,东西最大横距6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45千米,总面积1350.25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古属扬州。春秋战国属吴、越、楚。秦属九江郡。西汉为豫章郡建城县地。
东汉中平间(184-188)以汝南上蔡民徙建城,析置上蔡县,治所在县西三十里铺(今秀美大队破塘村附近)。
三国吴黄武中(222-228)析上蔡地置阳乐(今万载)、宜丰二县。
晋太康元年(280年)以上蔡人怀土,更名望蔡。东晋太元中(376-396),宜丰并入。南朝梁复析置宜丰。隋开皇九年(589年),省入建城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立望蔡县,属靖州。七年,属米州。八年(625年)废入高安,属洪州。
唐中和间(881-884)镇南节度使钟传以故望蔡地形比高安高上,初置上高镇。
五代南唐升元中(937-942)废镇改置上高场。
保大十年(952年),升场为县,属筠州,县治设今址。
宋宝庆元年(1225年)以后属瑞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瑞州路。明、清属瑞州府。
民国3年(1914年),江西省分为四道,上高县属庐陵道。民国15年(1926年)废道,上高直属于省。民国21年(1932年),省下设行政区,上高隶属第八行政区。民国24年(1935年),上高属第二行政区。
1949年7月14日,上高县属袁州专区;1952年9月属南昌专区;1958年12月属宜春专区;1968年2月属宜春地区;2000年8月,宜春撤地设市,上高属宜春市。

行政区划
1949年8月,成立城厢、徐市、田心、磻村、界埠5个区,废除保甲制度。同年11月,从界埠区划出一部份增设官桥区。取代旧政权的20个乡(镇),按原208个保的区划建立村农民协会。
1950年全县划为6个区,设置65个乡,208个农民协会。
1951年7月,各区改地名为以数字命名。即城厢区为第一区,徐市区为第二区,田心区为第三区,磻村区为第四区,界埠区为第五区,官桥区为第六区。同年12月从第一区划出部分乡增设第七区(江口),从二、三、四区各划部分乡增设第八区(翰堂)。1952年5月,全县8个区下设的65个乡调整为88个乡2个街。
1953年2月,全县8个区下辖的88个乡2个街调整为83个乡2个镇。将第二区的万坑、塘下两乡合并为徐市乡,第四区的有源乡并入磻村乡,第六区的洋港乡并入泗溪乡,第七区的樟堎乡并入利华乡,第八区的麻塘乡并入泉港乡。敖阳、徐市两街分别改为敖阳、徐市两镇。
1955年3月复改一区为敖阳区,二区为徐市区,三区为田心区,四区为梅沙区,五区为界埠区,六区为官桥区,七区为江口区,八区为翰堂区。
1956年2月,裁江口区入敖阳区。梅沙、翰堂两区合为磻村区(区公所驻磻村)。撤销徐市镇并入徐市乡。全县调整为6个区32个乡1个镇。
1957年3月精简整编,全县由6个区调整为3个区、1个镇、32个乡。将徐市区并入田心区(区公所驻田心),辖10个乡:徐市、东边、石源、埠北、镇渡、田心、斗门、江南、连桥、湖境。裁界埠、官桥两个区成立泗溪区(区公所驻泗溪),辖10个乡:城陂、钧溪、界埠、简市、寥家、官桥、泗溪、刘家、喻家、大塘乡。磻村区改翰堂区(区公所驻翰堂),辖5个乡:磻村、北港、干田、泉港、乌塘乡。撤销敖阳区,改称敖阳片工作委员会,辖7乡1镇:敖阳镇和锦水、江口、新华、新民、三和、敖堎、永盛乡。
同年12月21日,撤销上述3个区和敖阳片建制。32个乡调整为15个乡:连桥、江南两乡合为堑陂乡;田心、斗门、湖境3乡合为田心乡;镇渡、埠北两乡合为镇渡乡;东边、石水两乡合为东边乡;泉港、徐市两乡合为泉港乡;干田、北港两乡合为南港乡;江口、新华两乡合为锦江乡;敖堎、三和两乡合为敖山乡;大塘、新民两乡合为水口乡;官桥、喻家两乡合为官桥乡;乌塘、磻村两乡合为翰堂乡;泗溪、刘家两乡合为泗溪乡;界埠、简市两乡合为界埠乡;城陂、钧溪两乡合为城陂乡;永盛乡和敖阳镇未变动。10月成立敖山农场。
1958年2月,徐市街改为徐家渡办事处(含徐市街与宜丰县廖市街);改堑陂乡为江南乡;划田心乡为田心乡、湖境乡。上甘山林场并入蒙山垦殖场。敖山农场改名为敖山垦殖场。旋改16个乡为12个乡。将城陂乡并入界埠乡,官桥乡入泗溪乡,水口、敖山两乡划入敖山垦殖场。至此全县辖敖阳镇和锦江、南港、翰堂、泉港、东边、镇渡、田心、江南、湖境、界埠、泗溪、永盛等12个乡和敖山垦殖场、蒙山垦殖场。是年冬,撤销12个乡1个滇,分别成立13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公社以下设生产大队。
1959年春,全县调整为10个人民公社1个县属敖山垦殖场和2个地属蒙山、末山垦殖场。其调整情况是:裁泉港、东边两个人民公社成立徐家渡人民公社;将湖境、江南两个人民公社并入田心人民公社;裁南港、翰堂人民公社成立村人民公社,同时从敖山垦殖场划出部分生产大队成立水口人民公社,余未变动。
1960年,蒙山垦殖场划归县管。
1961年由10个人民公社调整为18个人民公社、1个镇、3个农林垦殖场。其调整情况是:将田心人民公社分置田心、江南、湖境和斗门4个人民公社,将泗溪人民公社分为泗溪、官桥两个人民公社;分界埠人民公社为界埠、城陂两个人民公社;将村人民公社分置南港、翰堂两个人民公社;将敖阳人民公社并入锦江人民公社;同时将锦江人民公社分置锦江、凌江、江口三个人民公社;将徐家渡人民公社分置徐家渡、泉港人民公社。永盛、水口人民公社未变动。同年10月复置敖阳镇。
1968年10.月调整社、队规模,实行社、场合一建制。全县由18个人民公社、1个镇、5个农(林)垦殖场合并为12个人民公社(场)、1个镇。
1972年社、场分开。全县仍为12个人民公社,1个镇。同时复置2个垦殖场(敖山、末山)3个林场(九峰、上甘山、蒙山)。
1984年春改人民公社为乡建制,全县设12个乡1个镇5个农(林)垦殖场。乡以下设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全民分场以下仍为生产队和作业组。是年江口乡更名为芦洲乡,界埠乡更名为新界埠乡,上甘山乡更名为塔下乡。
1985年,全县仍为12个乡1个镇3个林场1个垦殖场和1个省属敖山华侨农场。计227个村民委员会,1810个村民小组。


2021年,设立锦阳街道,敖阳街道锦阳居民委员会、敖山镇锦绣路居民委员会和敖背村村民委员会、野市乡高岗村村民委员会田东、卢家店、港口3个自然村划归锦阳街道。
2022年国土面积1350平方公里,人口38.2万,辖17个乡镇(敖阳街道、锦阳街道、田心镇、徐家渡镇、锦江镇、泗溪镇、翰堂镇、南港镇、敖山镇、新界埠镇、蒙山镇、芦洲乡、塔下乡、镇渡乡、野市乡、墨山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