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青岛海湾是全球最美29个海湾城市里中国唯一一个入选的城市。
来青岛旅游,海湾之畔的八大关是不可不去的一个景点。
八大关交通位置便利,在青岛站下车后,乘坐3号线,经过人民大会堂和汇泉广场,在中山公园下,南行300米就是八大关景区。
来八大关旅游,解八大关景区亮点和背后故事,旅行才有意义,那么,八大关有哪些历史故事和亮点呢?
1、八大关的历史故事。
“关”是古时在交通要道或险要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乍一听,“青岛八大关”好像是一个军事要塞,事实上与军事无关,它只是一个风景区,一个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风景区。
对八大关的最初建设,很多资料上都认为是20世纪初,德国占领青岛后,将此地划为德人居住区而建设的。但是根据青岛档案信息网显示,德国在1897年就对八大关进行了规划建设。
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巨野县被杀(即所谓“巨野教案”),德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占领了青岛,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了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界条约》,从此青岛沦为德国的殖民地。
当时的德国是欧洲列强的后起之秀,与老牌的英帝国不那么和谐,他们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明争暗斗,各个方面都要进行角逐竞争。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德国人按照“军事基地和商港”的定位,力图把青岛打造成为一个“模范殖民地”,与英国在中国的殖民地香港一决高低,于是在青岛沿海一线,大概是现在的市南区沿海一带,德国开始了青岛的城市建设。
当时的德国人把八大关规划为德人居住区,如今我们看到的欧式古典建筑,少数建于德国统治时期(1897-1914)。
2、八条道路展现八种容颜,是景区最大的亮点。
之所以称之为“八大关”,是1931年至1937年,沈鸿烈担任青岛市长期间,修筑了8条道路,8条道路均以我国八大著名关隘命名,八条路即韶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居庸关路(后又增加武胜关路、山海关路),但是名字仍然延用八大关。
如今我们看到的八大关的建筑,绝大部分兴建于沈鸿烈担任青岛市长期间。
以八大关隘命名的道路,构成了三纵五横的道路骨架,纵向的是紫荆关路、宁武关路和韶关路,横向的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居庸关路,这种规划非常符合中国古代横平竖直的“经纬”概念。
有时候我在想,在曾经的德国殖民地的地盘上,沈鸿烈采用中国传统的经纬概念规划道路,采用中国军事意味的关隘命名道路,是否意味着“外国人能行,中国人也能行”的含义呢?
三纵五横的道路骨架把八大关分成了若干个网格,各个网格内的幽径,体现的却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既有西方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也有中国古时的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效果。
八条道路展现八种容颜,是景区最大的亮点,每条主干路旁,都种植着绝不雷同的树木,四季轮回,各有景致,因此八大关被誉为“花街”。“看花辨时,看树识路”是游览公园的情趣所在,吸引着网红、情侣前来打卡拍照,成为国内著名的婚纱摄影基地,因此这里又被称为“爱情角”。很多电视剧也是在这里取景的,如《家务清官》、《苗苗》、《13号魔窟》等。
3、红瓦黄墙的欧式建筑风格,是景区的画龙点睛之笔。
八大关汇集了俄、英、法、德、美、丹麦、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加上蓝天白云、碧海绿树的烘托,荣获“中国最美城区”称号。
几个著名的别墅,是游客必游之地:
花石楼,是八大关中最著名的一栋别墅,用花岗岩和鹅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楼。花石楼有“鬼宅”之称,第一任楼主是俄罗斯人,建好当年就去世,这里军统头子戴笠人生中最后的定居点,1946年3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戴笠从这里出发,由青岛飞往南京,结果飞机坠毁,戴笠一去不复返。
元帅楼,是一座日本式建筑,1940年由在青岛的日本人所建,之所以叫“元帅楼”,是因为十大元帅中的徐向前、彭德怀等6位元帅曾在该楼居住。
公主楼,是一座丹麦建筑,浅蓝色的墙面,掩映在红花绿树之中,颇有少女风。据说在1929年,丹麦王子按照安徒生童话中的意境建造了这个建筑,准备送给丹麦公主,可惜的是丹麦公主最终没有来青岛。
宋家花园,是美式建筑,电视剧《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取景地。
胡蝶楼,日本现代仿欧式建筑,民国影星蝴蝶曾经在这里住过,电影《风流女谍》的取景地,影片中日本间谍川岛芳子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