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奈半岛虽然是埃及领土,但是目前那里驻扎着联合国维和部队。埃及军队是不许进入的,只有埃及警察才可以进入。
西奈半岛是埃及在苏伊土运河以东的亚洲部分国土,总面积6.07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为沙漠,人口只有18万。
这么一个气候干燥、缺水且人口稀少的地方,之所以引起外界关注是因为西奈半岛的最高峰﹣﹣摩西山。《圣经》里记载着古犹太人领袖摩西在此接受”十诫”的故事。西奈山脚下的圣凯瑟寺院,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在圣凯瑟寺院内,拥有雅利克教堂、凯瑟琳教堂和奥马尔清真寺三座古建筑,是犹太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每年来这里的游客和教徒数以万计。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圣凯瑟寺院及其周边地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奈半岛引起”兵家必争”,当然不是这座圣凯瑟寺院,而是苏伊士运河和石油。
西奈半岛储油量约有1.76亿吨,现有10个油田,石油产量占埃及石油总产量的42%。
自从苏伊士运河诞生以来,激烈的争斗就从未停息。通航之初,控制权掌握在法国人手中。当时,苏伊士运河公司总资金为2亿法郎,其中法国占52%;埃及占44%。
1875年,英国趁埃及财政拮据,廉价买进埃及持有的全部运河公司的股票,从此,英国势力挤入苏伊士运河。1882年英国出兵占领埃及,在苏伊士运河部署重兵,苏伊士运河两岸升起了英国的米字旗,由此英国取代法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还把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作为英军的军港。苏伊士运河的收益,几乎全部落入英国和法国的口袋之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宣布埃及为”保护国”。德国曾打算从英国手中夺取苏伊士运河,但是没有成功。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在运河区的驻兵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伊士运河成为英国在海外驻军最多的地方。
后来,随着美国的崛起,其触角也伸到了苏伊士运河。
1952年7月23日,埃及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穆罕默德·纳吉布少将和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上校领导的”自由军官运动”推翻了法鲁克王朝。1953年6月18日,埃及共和国宣告成立。站起来的埃及人民坚决要求英国军队撤离苏伊士运河,收回运河主权。1954年,英国被迫签订撤军协定。1956年6月,最后一批英国军队撤离苏伊士运河,结束了英国自1882年以来对苏伊士运河长达74年的占领。
可按照1854年11月30日埃及总督颁布的12款”优惠状”,”环球苏伊士海洋运河公司”享有自苏伊士运河通航之日起99年的”优惠”权利,这意味着该公司享有的特权直到1969年,此时离限期尚有13年之久。已经站起来的埃及人民再也等不了这13年,被称为”雄狮”的埃及总统纳赛尔终于怒吼了,宣布自1956年7月26日起把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埃及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