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县志》记载: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的海滩,原来是靠船来往。僧祖派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开始筑桥,后来郡守赵令衿率众成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当时名五里西桥。浩大的工程,修了14年才完工。
那天我们先到水头镇,这是五里桥的西头,桥头对着的水头街,街里有海潮庵,现存为民国初重建的,祭祀观音。
桥头有绍兴八年南安县尉陈大方所立的“安平桥”碑,要这样看桥应该是绍兴八年建成,当时名字就是“安平桥”。原碑只剩半截,旁边有新仿的碑,但新碑味道差矣,仿都仿不好。
千百年的沧海桑田,桥区已没有实用功能,变成了一个公园,倒是不要票。穿过桥头的听海楼就上了桥。
好壮观的桥,一眼看不见头,按原修时记载桥长811丈,合2255米,按现在的算法不到五华里,要按当时的尺寸算可能差不多。该桥为六一年的第一批国保单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真是“天下无桥长此桥”也。
桥墩是花岗岩垒砌成,整个桥有桥墩361个,桥孔362个。有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不同形式,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建于水流较缓的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建于水流较急的地方。船头状,这种形状据说是抗海潮。
桥面有3米多宽,大花岗岩石板铺就,重4~5吨,最大则重25吨。据说当年是采取筏子载石,趁涨潮时把石头砌上。
现在桥两边的水面没多宽,据说由于历年的泥沙淤积,尤其49年以后这里人工围垦,使安平桥由水上桥变成陆上桥(真是移山填海,改造自然)。后来将桥身两侧开挖30米宽水渠,因此有现今的水上桥景观。
桥两侧的水中筑有4座两两对称的方形石塔,为镇海塔。
桥上有憩亭5座,这是一座雨亭,即避雨的亭子。
走到桥的正中有中亭,周围有历代修桥碑记16方。
中部的中亭面宽10米,亭前有宋代的两尊护桥将军石像,都有千斤重。此二石像曾经两度被盗。1993年那次,盗走石像几天之后,这伙盗贼发生车祸,有死有伤,这帮人以为石将军显灵,又将石将军送回桥上原处。96年那次,盗贼差一点都以8万元卖出去了,结果半个月就被抓。
桥面两侧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
明万历年间的石梁还倒在地上。
从中亭这里可以到到两边的岸上。本想走到东头,可我们的车还在西边,算了,往南到了岸上,这儿也是桥公园的一部分,沿着岸边回西头。
回到西边水头镇这一边,想看看桥东头安海镇是怎样,开车去桥东头。桥东头还在修,穿过一个庙到了桥头。桥头也有一楼——望高楼。
日已偏西,上桥回头拍几张片片,光线舒服。
往西拍片就逆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