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

深山探秘神秘古寨遗址,威远县连界镇五堡墩

16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29 07:58:09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隋开皇十一年(591年)置县,取威名远震之义。威远历史悠久,置县至今已有1428年。威远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威远地形独特,它是四川盆地中部凸起的一块帽状高地,地质学上称威远背斜。威远穹窿地貌642平方公里,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穹窿地质区。穹窿地貌生态优美、植被繁茂,生物种类繁多,被称为“红盆中之绿岛、热盆中之凉台”。

威远穹窿形成年代久远,面积广阔,地貌奇特,在世界地理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荣威穹窿地貌总面积约902平方公里,其中威远县境内有640余平方公里。荣威穹窿构造特征是南陡北缓、西窄紧、东开阔。荣威穹窿是亿万年前地壳运动受挤压而成,顶部在凸起中断裂为无数方山台地和峡谷坑道,随处可见的地表断裂,发展出众多的山脉河流。有300多座方山台地,在这些平顶方山之上,分布着90余座古寨,面积超过2平方公里的就有10余个,这些大大小小的古寨藏在深山800年,威远境内的10个镇有分布。威远古寨起源于唐宋时期,形成于南宋末年,明清时期一度重新修缮利用。

听说威远连界镇有个五堡墩,五座像堡垒一样的山连成一片,险峻的墩子山顶上,还有保存完整的古寨遗址。三年前的初夏,与群友们一起去探寻了一下这个神秘的五堡墩。五堡墩不是景区,只有一条山中乡村公路,大客车进不去,我们坐了一辆二十多座的小客车去。

车只能开到这座石笋山这里,一座房子就在它下面,石笋应该还是很稳固的。

石笋最初与山体是一起的,在慢长的挤压、抬升和风蚀之后,形成了今天的样子。

五堡墩位于威远县连界镇五堡墩村,距威远60公里,距连界20公。为了探秘这个神秘而又比较危险的地方,我们找了个当地向导带路。五个墩子有的是没有路上去的,只有三墩子和大墩子现在有路能爬上去。

向导带着大家先爬三墩子,穿过一片密林,来到这个石壁下,石壁上有一条非常难走的梯子,大家小心翼翼地爬上去。

墩子四面绝壁,只有这一条人工开凿的路可以攀上峰顶。半山中,还要穿过一段十多米的人工隧道,顶上不宽,只有500平方米。山顶树林茂密,树缝间可以看到四周连绵的群山。山顶窄不适合太多人上去,向导于是带着大家原路撤回,下山之后,再去大墩子。

来到大墩子前,自然山体的缺口处,有一道坚固高大的人工修筑的寨门,这道寨门具有很好的防御功用,上寨只有这一条路,只有经过这一道门才能进入。四面都是天然形成的悬崖绝壁,一般人是无法攀越上去的。

回头看大墩子的寨门,用就地取材的条石垒砌而成,高约10米。从门墙上和旁边山体上遗留一孔洞可以看出,当年这上面是有建筑物的,应该是防卫守护寨子的岗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门卫室。

进了门,沿石梯继续向上攀,这一段崎岖不平,不好爬。

虽然路陡,几十个人上去还是没问题,上面是个大寨子,原本就能住很多人的地方,路也修得比三墩子好很多。

半山坡上,好像这里曾经还有一道寨门,这里真可以称得上咽喉要道。在这里要穿过一条长长的人工隧道,出隧道后,上一个小坡,山顶上平整而宽阔。

大墩子上面是古寨遗址,现已没有房屋痕迹,只有村民种的竹子和树。

竹林外边就是悬崖绝壁,不知道前边有什么,向导一直向前面走,大家就跟着。

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余玠任四川安抚制置兼重庆府,为组织抗击元蒙铁骑南侵,在资州(资中县)、嘉定(乐山市)、泸州等地备战,“因山而垒、或州县治所、或屯兵积粮”,“以山城山砦为屏障,形成坚固的防御体系”,先后胜战36次,重创蒙古骑兵。正因为威远的穹窿地貌,有着先天的优势,因面建成的防御山寨众多。

最后走到墩子的另一端,缝隙间可以望见其它几个墩子,一样的四周绝壁,山顶树林茂密。

还可以看到其它方向,大多是这种差不多的方山,四周陡峭,山顶平坦。远处这些山大多数比五堡墩山体大,像五堡墩这样“小巧精致”的五个山,集中在一起的,还没有发现第二处。

像五堡墩这样不太大的方山上,是无法自然获得足够的生活用水的,人背马驮的年代,要运水上山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山寨完全是防御之用,在动荡年代,人们就选择生活在上面。和平年代,人们还是会住在山下,生活更便利的地方。

因此,原来的古寨,现在都只是村民的土地,多数是林地。

从原路返回,看看这个人工开凿的洞,不知道当年,开凿它的人们用了多少时间。

出山体,有一段天然的石缝,中间凿出一条路来。看到这条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从山下看大墩子,这里看好像两个山,顶上却是连在一起的。房子旁边,两山中间是古寨门。

自1258年蒙哥攻打合川钓鱼城起,到清末,四川先后发生了明正德三年(1508年)“扫地王”廖惠农民起义,明正德六年仁寿方四农民起义,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张献忠农民起义,清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农民起义,清同治13年的全川义和团起义,清咸丰十年李永和、蓝大顺农民起义等,在这些兵荒马乱的时代,山寨应运而生。特别是明末“张献忠剿四川”的大动乱之后,逐步形成了明清时期威远独具特色的古代军事遗址群。穹窿古寨,既是耕战结合,也是当时人民顽强不屈、勤劳勇敢的历史见证。

五堡墩这样的古寨,寨门、石梯保存完好,但不知其起源和兴废,什么人修建?有些什么故事?寨上没见文字记载,网上也查不到相关资料。人们游览完古寨,不知道古寨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故事,只有各种猜想。小编以为,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应就这类古迹遗址找专业人士考查研究,建档管理,立牌标示,适当做些旅游开发,让人们多一个了解当地人文历史的窗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