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岩位于玉屏山麓,相传古时山中有洞,洞中有虎,山下溪水潺潺,故称为“虎溪”。明万历嘉禾人林懋时爱石成痴,在此开凿岩穴,取名“稜层石室”,并自书“稜层”二字镌于洞顶。洞内有泥塑老虎,每逢农历十五时满月东升,月光直照洞内,正对虎身,老虎双目炯炯,虎虎生威十分逼真,令人望而生畏,后人便将此景称为“虎溪夜月”,并列为厦门八大景之一。
记忆中曾经去过虎溪岩,但很久不去,加上不少路已改道,沿途问路,最后竟是从万石植物园旁边的铁路公园进去的。
这是铁路公园的入口处,右边就是虎溪岩寺山门。
虎溪岩历史上曾有古寺名“东林寺”,又称“玉屏寺”,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战乱,目前的虎溪岩寺是1985年重修的。
进入山门后直接上台阶
山腰处有山神庙和观音菩萨塑像
左侧石壁上的石刻
继续向上
见一小石洞,黑乎乎不敢进入。
再往上,有“渐入佳境”石刻。
石头顶上有一石塔
这座弓形石桥就是“仙人桥”,亦称“渡虎桥”。
跨过仙人桥,终于看到天王殿。殿是建立在石室中的,非常小巧。
左侧小道边的石头上满是石刻
有一石头上镌刻着“三笑”两字,这是借用《庐山记》的典故。据说庐山东林寺前有条小溪,溪旁有座小山住着一只老虎。东林寺住持慧远和尚道学深厚,常有名流造访,慧远每次送客都以虎溪为界,如果过溪,老虎就会吼啸。有一天慧远送陶渊明和道士陆静修出东林寺,一路相谈甚欢,不知不觉竟过了虎溪,山上老虎立即长啸,三人遂大笑而别。
又见厦门名士黄日纪的石刻
继续向上攀登就到了大雄宝殿
大殿前视野宽阔,可以在此俯瞰市区。
左侧有巨石,石上有童子拜观音塑像。
石下方有伏虎像
这个就是著名的“伏虎洞”,以前的泥塑老虎就在这个洞内。洞上有林懋时写的“稜层”二字摩崖石刻。
如今洞内没见到泥塑虎,而是改建成观音殿。
此洞便是厦门大八景之一的”虎溪夜月“所在地
从洞口望出去,一派绿意。虽然“虎溪月夜”景色不再,但如今此地仍是厦门市民喜爱的中秋赏月胜地。
伏虎洞口立一石碑,才知道原来这”稜层洞”摩崖石刻群也是厦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果不其然整块巨石上布满了石刻
旁边有一小石洞通往后山
后山“夹天径”旁有一扁平的石洞势若猛虎张口,称为“虎牙洞”。有古榕攀绕“虎牙”,宛若虎髯。
洞口比较小,进入后还真是别有一番风景。
虎牙洞里面有石床,床下有两只石虎仔,生动形象,惹人喜爱。
虎口中有“划然长啸”和“凌空一漱”题刻。因为是刻在虎口上颚的,第一次没有仰头看,待下山时又去看了一遍虎仔时才发现,差点错过。
离开虎牙洞,沿着“夹天径”上,来到寺庙后山。
竟然发现旁边就是白鹿洞寺,原来两个寺庙紧挨在一起,真是一大发现啊!(我估计这么说会被人笑掉大牙的,连这都不知道还号称老厦门人,就原谅我这个鼓浪屿土著吧!)
旁边还有一条石阶小道,可以通往“鸿山公园”。鸿山公园我很熟悉,但不知这条道路是通向鸿山的那一处,有几分好奇,沿着小道走了一段,路上没人,后来还是觉得只身一人不安全,没敢深入,就原路返回了。
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大雄宝殿和万石岩
白鹿洞寺和虎溪岩寺两个紧挨着的寺庙我竟然分别两次从不同的线路游览,还一路找啊找,真是好搞笑,不过这也就是探秘的乐趣,处处充满了意外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