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屿是福建东南海域中的一个小岛,隶属于漳州市龙海区港尾乡。清代的地方志是这样描述这个小岛的:“浯屿在(同安)县极南,孤悬大海中,左达金门,右临岐尾,水道四通,为漳州海澄、泉州同安二邑门户”。 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的浯屿一直是海疆军事要塞。如今和平年代里,它是闽南的一个富庶渔村,也是钓鱼爱好者和海鲜吃货们的好去处。
虽然浯屿距离厦门船行只有一个小时,但我却从未踏足过。
一大早各路人马在和平码头集合乘船去浯屿
船途经漳州开发区,开发区背后的山是南太武山。
路过青屿
船行了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抵达浯屿码头。码头上一片繁忙景象。
浯屿是厦门海钓者喜欢去的地方,我们来的船上有许多扛着专业钓具的人,一上岸后便熟练地登上小木船,开往附近的小岛或渔排上去垂钓。
码头上有许多海鲜,有比手掌还长的斑节虾,新鲜的巴浪鱼和赤棕鱼,惹得大伙非常兴奋,直问当地渔民卖不卖,但人家都不愿意卖,大家只好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过一回眼瘾。
令我吃惊的是码头边的渔港内整齐地停靠着一百多艘渔船,因为是休渔期,渔船都回港了。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渔船停泊在岸边,很令人振奋!
远远望去非常壮观!
上岸后我们穿行在岛上。浯屿的渔民们这些年富裕起来了,家家户户盖起小别墅。我们在路边遇到当地人,她们非常热情地和我们聊天并邀请我们进入家里参观。
沿途可见很多渔家女在修补渔网,不免上去请教一番。小时候曾在鼓浪屿学过织渔网,现在忘得一干二净了。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一家索网厂,这是一间老建筑,上面的标语有着很浓郁的时代气息。
里面有十几个年轻女孩在织渔网,一片繁忙景象。仔细问过之后才知道,原来一片片的绿色渔网是机器织的,女工们所做的是用红色的网线将几片渔网连接在一起,组成一张大网。
请一个漂亮女孩教我如何将线缠到鱼梭上去
如今什么都现代化了,想要看到这种原始朴实的场面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离开索网厂后,我们继续前行去看海滩。
浯屿的面积只有0.96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鼓浪屿那么大。
到达渔民活动中心,里面有许多老人在打麻将,看得出渔民们的生活过得相当不错。
活动中心旁边就是海滩,海浪很大,景色还不错。
浯屿很小,没多长时间我们已经从东走到西了。
吃过午饭后我们去岛上一家造船厂参观。这是个小型造船厂,有几艘渔船正在建造中。
这艘船再过几天就完工可以下海了。问过当地人得知这样一艘渔船排水量大约100多顿,造价连办理相关牌照需要500万。
接下来大家踊跃爬上船
船上很杂乱,还没完工,工人正在油漆。我是第一次上一艘还在制造中的船,很兴奋,对什么都很好奇。
这是船舱,看样子人就直接塞柜子里睡觉。
看见工人从另外一艘船上沿着绳索高空表演似的倒腾下到岸边,厉害了!
第一次站在这个角度看一艘船
离开船厂我们回客栈,马路上到处可见渔女们在修补渔网,岛上的一切都跟渔业有关。
回到民宿,这是我住的房间,视野非常好,有两个大窗。
站在窗边就可以看到整齐的渔船停泊在港,右手边是我们乘坐的轮船靠岸的码头。
走了一大圈有点累,大家纷纷回房午睡,而我居然睡到错过了看日落!等我起床时,太阳已经差不多下山了。这么好的光线,这么好的位置,我居然错过了看渔舟唱晚!!
不过还好,匆忙抢了几张余晖,聊以自慰。
我们这群人出行一向都是又玩又吃的,到了渔村怎能错过海鲜呢,上了满满一大桌。
吃完晚饭,头驴带着大家去林先生的家喝茶,我们笑言是去做家访。林先生是个热情而厚道的人,见到我们很开心,请我们吃水果喝茶,并且播放了两片有关浯屿的录像资料给我们看,令我对浯屿和渔民们的生活有了一点了解。渔船出海往往一去就是一个多月,通常在澎湖一带打渔。渔网撒下三个半小时后收网,每次可以打到一两千斤的各类海鲜。这些海鲜经过分类后卖给前来收购的渔船,然后载回厦门高崎码头一带卖。原来我们每天吃的海鲜是这么来的。
林先生还特地帮大家买了鱿鱼干和鱿鱼母,大家拎着大包小包离开,路上还去吃了烤鱿鱼后才心满意足地回民宿休息。第二天我们还有精彩的活动 – 去“相思屿”无人岛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