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次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梓慎曰:“今兹宋、郑其饥乎?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以有时菑,阴不堪阳。
十二星次是以木星古代叫岁星围绕太阳的运动周期将黄道划为十二分用来标记年和节气。
同时对应二十四节气
大雪~冬至——星纪(丑 —— 12.7-1.5)
小寒~大寒——玄枵(子 —— 1.6-2.3)
立春~雨水——娵訾(亥 —— 2.4-3.5)
惊蛰~春分——降娄(戌 —— 3.6-4.4)
清明~谷雨——大梁(酉 —— 4.5-5.5)
立夏~小满——实沈(申 —— 5.6-6.5)
芒种~夏至——鹑首(未 —— 6.6-7.6)
小暑~大暑——鹑火(午 —— 7.7-8.7)
立秋~处暑——鹑尾(巳 —— 8.8-9.7)
白露~秋分——寿星(辰 —— 9.8-10.7)
寒露~霜降——大火 (卯 —— 10.8-11.8)
立冬~小雪——析木 (寅 —— 11.9-12.6)
其中寿星、大火、析木---木象星次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对应东方神兽青龙
降娄、大梁 、实沈---风象星次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对应西方神兽白虎
鹑首、鹑火、鹑尾---火象星次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对应南方神兽朱雀
星纪、玄枵、娵訾---水象星次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对应北方神兽玄武
这些精确的划分要有几代人几百年不间断的在大型观星台观测才能清晰的记录下来。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