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曾经有一位患者查出了“子宫腺肌症”,走访了当地多家医院,医生都建议“切除子宫”,而她本身坚信子宫作为身体器官的一部分,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能切除!
什么是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的症状有哪些?
如何治疗子宫腺肌症?
今天就为大家讲一讲有关“子宫腺肌症”的内容!
什么是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引起的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很多女性痛经、月经不规律、出血量大等问题,罪魁祸首可能就是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一般病程进展缓慢,部分患者病情稳定,但也有恶变可能,一般几率较小。
子宫腺肌症常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息肉同时存在。
子宫腺肌症有哪些症状
1.痛经
痛经是子宫腺肌症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并且疼痛会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这是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不断刺激子宫周围平滑肌并影响其正常收缩功能所致,尤其是在行经期间更会引发子宫周围肌肉发生痉挛,从而导致痛经。
2.贫血
在异位的子宫内膜不断刺激下,患者子宫会出现充血、水肿等表现,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大,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的月经周期,如经期延长、出血量增多等。而长时间月经出血则会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贫血症状。
3.影响怀孕
由于子宫体积增大可导致女性排卵功能并阻碍受精卵正常运输和着床,继而影响女性怀孕。据统计,约有40%左右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会引发不孕症。
4.腰背或腿痛
子宫腺肌症患者常伴有腰背或腿部疼痛,而这类疼痛多是由于剧烈的痛经牵扯而来,通常会在经期过后自行消除。
5.子宫压迫
由于子宫在骨盆中的生理位置导致体积增大后的子宫常会对周围组织器官形成压迫,常见的是对直肠与膀胱造成压迫从而引起肛门坠胀、尿频、尿急等表现。
6.同房疼痛
若异位的子宫内膜位于子宫后壁、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窝或YD直肠膈,同房时便会牵扯到病灶部位从而引发疼痛。
确诊子宫腺肌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1.妇科超声
子宫增大、肌层增厚,后壁更明显,内膜线前移。病变部位为等回声或回声增强,其间可见点状低回声,病灶与周围无明显界限。
2.盆腔MRI
子宫内存在界限不清、信号强度低的病灶,T2加强影像可有高信号强度的病灶,内膜与肌层结合区变宽,大于12mm。
3.血清CA125
多数患者该指标可升高。
4.病理检查
子宫腺肌症该如何治疗
1.随访观察
对于无症状、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随访观察,不需要治疗。
2.药物治疗
对于子宫小于12周大小,可给予保守的药物治疗,尤其痛经明显或月经量增多的患者,对减轻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患者陆女士,45岁。曾患有子宫腺肌症和巧克力囊肿,治疗一段时间,于2018年复发。经期第一天到第三天痛经非常严重,左附件和小腹胀痛和绞痛,且有肛门坠胀。经血量多,经血的颜色是黑色的,经血粘稠且血块多。且经期长,大约要15天才能干净,每天需解四次大便,大便不成形,质粘,脱发严重,手脚冰冷,特别怕冷,舌苔上有很多黑点,舌根下黑色比较严重。
经诊断:气血不足,寒瘀阻络
治法:益气养血,温经通络
一诊:以党参、姜半夏、煅牡蛎、夏枯草、土茯苓、桂枝、炒白术、当归、浙贝母等益气养血,温经通络。
服了2个月开的药后,4月份22号来月经,子宫腺肌症和巧克力囊肿的痛经症状比不服药前减轻了三分之一,左附件和小腹涨痛和绞痛、肛门坠涨都比以前不服药减轻三分之一。经血的颜色比3月份(上个月)好,没有那么黑,血量明显恢复正常、经血黏稠度、血块又比上个月(3月份)减少、减轻。月经期长症状也得到改善。现在约10天这样,以前要15天以上才干净。但服药期间,一天还是需解大便四次,而且大便不成形,粘马桶,脱发严重这些症状还是和不服药前一样。
二诊:调整了处方,去掉了活血祛瘀的桃仁,加了健脾利湿的薏苡仁和炒白扁豆
6月份17号来月经,子宫腺肌症和巧克力囊肿的痛经症状明显改善。月经血的颜色比5月份(上个月)好了很多,经血粘稠度、血块又比上个月(5月份)少了很多。月经期长症状明显好转,现在约7天这样,不服药前要15以上才干净。大便有所缓解,1天1-2次。
2020年5月检查
2020年6月检查
3.手术治疗
以下情况考虑手术治疗:
(1)痛经严重、药物治疗效果差。
(2)子宫体积≥10孕周大小,出现压迫症状、贫血等,保守治疗无效。
(3)局限于子宫体部的病灶。
(4)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
若女性在生活中出现上述问题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诊疗!子宫腺肌症虽然是妇科临床中的疑难病,但目前治疗方法也相对成熟很多,只要早发现、早就医,相信一定会在最大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并保留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