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无事,拿了几款汾酒对比了一番,分别是1996年特制老白汾、2011年60度出口汾、2019年小批量汾酒、2019年青韵、2021年老白汾封坛15和2021年青花20。如前所说(详见:聊聊近期喝过的酒,普茅、汾酒50年、青花郎等),汾酒有个好处,就是同门师兄弟不分高低贵贱,哪怕实力有差距也能同场较量,不至于像其他香型那般小师妹见了大师姐连头都不敢抬起。
之所以选了这几款,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顺手拿的,有些酒塞得实在太深了,想不起来也拿不到,这几个趁手些。拿的时候想着这哥几个既有档次之分,但差距又不会有天壤之别。
喝汾酒,得用竹节杯,又叫举一反三杯,“举一反三”这个名字来自竹节杯的酒令,酒令很复杂,从一数到十,能把这套酒令喝全乎的人,酒量三斤打底。
我是按左一、右一、左二、右二、左三、右三的顺序挨个喝,由于用的汾酒竹节杯为非透明瓷器,因而此次品鉴不观察酒色和挂杯情况。其实把1996年的老白汾放到这些酒里有点耍流氓,不公平,纯粹是我想喝了,就一并捎带上。
老白汾15的路数和老白汾10有相似之处,有豌豆甜鲜香气,有轻微果香气,略带陈味,但闻香确实不是汾酒的优势。入口醇厚感较为明显,柔顺不刺激,酒液在口腔稍作停留,汾酒清香气开始漫延,回味清爽甘甜。酒质比起老白汾10提升较明显,只是我不太喜欢老白汾15的瓶型,觉得细腰身的曲线不如老白汾10的大肚子好看。
青韵是款定制酒,通常来说“杏花村”标的汾酒,哪怕是定制酒,其下限也极有保障,最差也是普汾酒质,普汾酒质的代表就是耳熟能详的玻汾。青韵闻香较淡,有奶油、奶酪香,类似青花20,但清爽程度不及青花20。入口柔顺,无低端汾酒的刺激感,中端香气不够坚挺,回甘明显。
这款酒有很多酒友问我是什么品质,说实话我也喝不出其基酒品质,很难说得清是特汾还是青花基酒(关于汾酒品质分级,见:骑牛少年今何在?汾酒散枝如泉涌!),哪怕是用的特汾酒质,也大概率加了汾酒老酒调味,使得酒体最终呈现出的状态还算是可圈可点,只是酒体单薄,这个硬伤加了老酒也救不回来。
汾酒的另一款定制产品“汾必喝”也有此特点,估摸着加了不少90年代玻汾老酒调味,以至于我也无法断定其基酒是特汾还是普汾。能弄得清明细的怕是只有定制商和酒厂操刀调酒的师傅了。
青花20属于汾酒青花系列入门款,为消费者所熟知,同场对比来看,酒体劲爽程度优于青韵,清香正、入口净、下喉醇、入腹柔、回甘好,是真正能够展现清香型白酒特点的一款酒,再往上有此特点的就是汾青花40了。反而青花30比较强调酒体醇厚感,不如青花20喝起来爽净,呈现出另一种路数的汾酒形态,这一风格集大成者是青花50。
汾酒小批量酿造是CDF免税版,闻香极淡,入口复杂度较高,甜中微苦,层次分明。我是喝惯了各种香型白酒的酒蒙子,对酒体展现出的各种味道接受度较高,如果你过往更习惯于汾酒的清爽,大概率会觉得这款汾酒小批量苦味过于露头了,但若以酒质而论,其酒体强劲程度略高于青花20。
2009-2013年,汾酒出过一批高度出口汾,这款60度的出口汾后来停产了,成了绝版,价格也因此水涨船高,其中以2010-2011年的品质最为稳定。端杯细闻,烤面包气息扑面而来,夹杂果香气,入口陈味混合馊味,甚至还有点酱酒发酵过头的杂味,60度带来的酒体强劲度很足,不失干净、细腻,回甘明显。不知是否瓶陈数年所致,从品鉴体验来看不像是典型的汾酒风格。
1996年的特制老白汾轻微跑酒,塑料塞贴合度不够严密。开瓶醒酒15分钟左右,陈腐味、果香味明显,入口强度倒未受跑酒影响,存在感十足,吞入腹中良久,口里依然残留着独特的香气。当年的老白汾酒品质很好,经年累月的时间沉淀让酒体更加细腻醇和,虽不及1993年音乐礼盒装珍品特制老白汾,但也算得上是精品。
稍事片刻,酒进一步醒开,之前带有的一丝不那么令人愉悦的陈味衰减几分,再喝两口甜味、烙饼味凸显,酒体圆润,有油脂滑腻感。与我喝过的多款汾酒老酒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向来坚持认为不论什么香型的白酒,只要品质过关,密封无碍,皆可长期存放。请不要误信谬言,那些打着“唯有某香型酒越老越好,其他香型不能久存”幌子的人是又蠢又坏。
从饮用角度而言,不论什么类型的酒绝非越老越好,由于酒精度数高,白酒没有严格意义的保质期,但却有最佳饮用期,至于这个“最佳饮用期”是多久,因“酒”而异。老到一定程度的酒,只剩下“情怀”二字。
但因“酒是陈的香”太过深入人心,加之老酒风头正当时,年头越久越受欢迎,价格也更昂贵,这些厚实的钞票是为年份溢价买单,而不是品质和口感。
在我的体验里,任何一款酒超过了20年,其表现都会下滑,就像人过了三十岁,身体走到下坡路,体力与日俱减。相对而言,清香型白酒反而是擅长马拉松的那一个,长久存放的汾酒老酒只要充分醒酒,释放掉让人不悦的老陈味,喝起来照旧赏心悦目。而有些类型的老酒价格高昂,喝起来却有股泔水味。
关于老酒的话题,可以看一下以前写的文章《老酒的谎言》。我们所处的世道是不公平的,对酒来说也是一样,当你遇到了老酒,即便初喝体验不佳,但依然会有耐心多喝几口去找感觉寻理由编借口,但对一款普通酒,往往一口劝退。
由于此次饮用酒款均为汾酒,就不排名了,各位自行斟酌。在这种大厂的产品体系里,价格基本代表了品质,起码技术环节是这么设计的,例外情况大多来自每个人的饮酒偏好带来的品鉴差异,比如有的人喜欢汾青花20甚于青花30。
剩下的偏差来自定制酒,这类酒的品质不能完全用价格来衡量,定价和品质看定制商的良心。之前曾有某个定制酒在短视频平台自吹自擂,夸得神乎其神,反而被酒厂发了警告信,要求其不得夸大其词损害品牌形象。
可能有人不理解这个逻辑,心想有人帮酒厂吹牛抬价,酒厂应该偷着乐才对,怎么说是伤害了品牌形象?这种想法是对的,但另一层逻辑是:一款150块品质的定制酒,酒商吹成1000块,宣传口径甚至是吊打茅台五粮液,那消费者买来喝了会是什么反应?
大概率是:这某某品牌产的都是什么垃圾酒?1000块钱的酒就让我喝这个?以后再也不买这个品牌的酒了,都是坑货!
最终砸得是酒厂的名声和口碑。
若酒真是陈的香,那么请这么说的人也对消费者多一分尊重,思忖什么叫情是旧人浓,喝酒的都是“旧人”,少叫他们喝点坑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