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上,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地理板块,有粗犷豪迈的陕北,有深沉持重的关中,也有钟灵毓秀的陕南。在大众眼中,陕西不是也不应被简单的定义为黄土地,当我们走近陕西每一片土地,他们也不止有一个面孔,细致观察,你看,陕西的另一面,正在被你我发现……
人们印象中的神木,地下蕴藏着560多亿吨的“黑色的金子”,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县(市),有着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市),是全国“千亿县”排名中人均GDP第一、富豪遍地走的地方。
这里因煤而富,也曾因煤而面临生态问题,而当我们走进这座城市,你会发现,在煤炭的底色之上,神木,不止有煤炭。
1
神木
因何而名
神木,雄踞于陕西省北部,晋陕蒙三角地带。
“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
驯服的毛乌素沙漠与粗犷的黄土高原在这里相拥交会,万里长城蜿蜒跌宕跨境西行,九曲黄河汹涌澎湃绕边南下。
这里既襟山带水,又梁峁起伏,是一方古老而神秘的所在。
神木地貌
上亿年前,随着海水的退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下面,鬼斧神器的地壳运动,带来了三次聚煤作用,最终形成了神木大煤田。
说起来,神木之名虽与煤炭无关,但两者之间好像在冥冥之中自有联系。
煤炭,正是古代植物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而逐渐形成。
然而,神木在没有发现煤田之前,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依旧用自己的双手,建立了一座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前夜”的城市——陕北石峁遗址!
外城东门址发掘的“墩台”遗址
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
1976年,一位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在民间考察时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自此揭开4000年前神秘石头城的面纱一角。
2011年,位于神木高家堡镇的石峁遗址启动大规模发掘,经过考古队的不懈努力,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
石峁遗址的皇城台位置图
当人们亲眼看到,面积达400万平方米以上,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峁遗址,不由得用“石破天惊”来形容这座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
很多国际知名考古学家,站在石峁遗址的外城东门上,更是万分激动的大声感叹:“这是中国文明!”
整个石峁遗址气势恢宏,构筑精良,包含“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重城垣,内城墙和外城墙呈半包围状将“皇城台”层层环抱。城内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遗迹,城外还有数座“哨所”预警遗迹。
我们能感受到它的伟大、它的气势磅礴,它处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建立的前夜,我们现在看到的尽管已是断壁残垣,但蜿蜒的两道城墙加起来仍长达10公里,最高可达70米。
皇城台出土的双神面大石雕
时光压抑不住文明的光芒,石峁从山沟走向了世界,同样,煤炭也不代表神木的全部。
有人说,石峁遗址就是黄帝的昆仑城,神木的命名自然来自《山海经·海内西经》里:“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陕西石峁遗址复原图
这一说法,自带中国人对历史的浪漫色彩,又为神木之名频添几分传奇。
也有人说它是白狄的都邑,但,不管是谁的都城,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座如此伟大的都城,已经证明了这片土地上总是诞生着开创辉煌时代的英雄人民。
纵使朝代更替,城市兴衰。
就如同,更为广泛的神木之名起源故事中,唐时在这里建麟州城,成为守卫中原、抗击外夷的边关前哨,素为塞上重地。
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杨家将祖籍就在麟州,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绩使人们怀着热爱捍卫英雄的心情逐渐把麟州故城呼为“杨家城”。
这也是神木人崇敬和自豪之情的流露。
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今治神木县城兴建后,杨家城废弃。
但在这里,仍然为神木留下了自己的传说。
相传,在古麟州城(现杨家城)之东南,原有松树三棵,粗可二三人合抱,人称“神松”,故金时以“神木”名寨、元代以“神木”名县,神木之名由此诞生。
唐代诗人王维,曾为“神松”作诗云:“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为君颜色高且闲, 亭亭迥出浮云间。”
只是今人若想寻这“神松”,恐怕只得悻悻而归,但关于它美丽的传说,却给这雄伟的古城,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而今的神木,几迁其城,神木人自古刻在骨子里的坦诚豪放的性格,坚定顽强的勇气,自强敢为的秉性,奋发进取的精神,却依旧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革命战争年代,神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陕甘宁边区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里早在1927年就创建了党组织,1933年创建了神府工农红军,开辟了神府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时期,神木儿女奋身保卫红色政权,粉碎了国民党的5次军事围剿。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根据地成为延安党中央与晋北,晋绥、华北等革命根据地联络的枢纽,政治、军事地位极为重要。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神木人正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现在的神木城区坐落在九龙山下,窟野河畔。
城西耸立的二郎山仿佛一峰骆驼从塞北毛乌素沙漠跋涉而来,走到神木城区处便驻足停下,见证了脚下波澜壮阔如潮涌动的沧桑巨变。
2
神木
从煤海到林海
1984年,一则文章《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为这片土地吹响了大开发的号角。
当然,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历过资源粗犷式开发,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题下,神木正在思变。
近年来,神木主动求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当下的神木,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之中的那个矿区。
“海岸万里绿,沙海变林海”的良好生态正颠覆着大众对于神木的认知,生活在神木的50余万人见证了这一变化。
他们用勤劳所塑造的青山碧水,告诉外界我们神木不仅地下有丰富的“煤海”资源,地上,更是有一片美丽的水域——红碱淖海子。
曾经为煤田开发提供水源的红碱淖,属神木煤田范围,处于陕蒙交界地带,是中国最大沙漠湖泊,镶嵌在陕北高原上。
随着经济的发展,这里争相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问题日益突出,加上干旱少雨,导致红碱淖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而当意为“遗忘之鸥”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遗鸥的出现,这里随之保护力度加强,有效扭转了红碱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被动局面。
为了保护修复这片水域,神木人在2012年以前,就关停了红碱淖周边的所有煤矿企业。2014年,红碱淖自然保护区升级为陕西省级自然保护区。
经过大家多年的治理,红碱淖湖面面积已稳定在35-40平方公里。
现在红碱淖保护区内水鸟数量达3—5万只,遗鸥之外,还有灰雁、棕头鸥、普通燕鸥、鸥嘴噪鸥、黑颈䴙䴘等多种水鸟,这里俨然已变成鸟的天堂。
上万只遗鸥在水面上或漫步或飞翔,时而结群觅食,时而起舞盘旋,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这片水域,就像向所有不了解神木的人诉说:“来看看吧,我们这里不只有黄土和沙漠,更是塞上明珠!”
慕名而来的游客,从红碱淖收费站出发,20分钟左右就抵达了红碱淖。
当汽车沿着湖畔的道路驰骋,眼前掠过的一望无际的翠绿草地、色彩变幻的深蓝湖面,还有连绵起伏的黄色沙丘,交织成了一幅迷人的画卷。
区别于沿海城市的风光,这里的蓝天、白云、湖水、沙滩共同构成了一派未加修饰的塞上美景。
在神木文旅资源的开发利用下,喜欢看海的北方人,不用南下,也可以在红碱淖“踏浪”,坐快艇出“海”、玩水上拖拉伞……体感不亚于任何一片海域。
于神木而言,红碱淖发挥着重要的防风固沙作用,特别是处于干旱风沙区,红碱淖对当地及流域区域的环境变化、气候状况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而经过几代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开垦,在陕北风沙治理历程中,毛乌素沙漠治理更是被看做是一项生态治理的奇迹。
他们用双手栽下了一棵又一棵树苗,用绿色覆盖这黄沙地,让我们看到如今的万亩林海。
在毛乌素沙漠治理风沙之前,位于陕西榆林和内蒙古之间,沙区占榆林市56.1%的面积,风沙肆虐、土地贫瘠曾长久困扰着当地。
“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房屋埋压人移走,看见黄沙就摇头。”这句歌谣,是很多神木人所经历过的真实写照。
不过,在榆林“北治沙、南治土,全市齐治水”战略下,如今的毛乌素沙漠已被林海覆盖,呈现出一派“塞上森林城”的美景。
尔林兔大草原
事实上,毛乌素沙漠并非自古以来就是一片荒芜。在1000年前,这里也曾是一片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美好景象。
而当下的治理,也可以被看做是生态环境的还原。面对绵延的黄沙,倔强的神木人硬是在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种出了一片“世外桃源”。
2018年,联合国治理荒漠化总干事曾对此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毛乌素沙漠治理的实践,是一件值得让世界向中国致敬的事情。”
而对这一变化感触最深的,当然还是参与其中,亲眼见证神木从沙海到林海转变的每一个人。
正如肖亦农在长篇报告文学《寻找毛乌素——绿色乌审启示录》中所说:
“你只有融入毛乌素沙漠之中,亲耳聆听了毛乌素沙漠从远古走向现代的铿锵律动,亲眼目睹了一座座沙漠悄然消失,你才会懂得什么叫心灵的震撼……”
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努力和坚持下,将神木建设成一个河水绕城、湖映蓝天的舒适环境。
2020年底,神木境内的流动性沙地得到全面治理,各类林木保存面积达到495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3.2%。
建成了
10万亩城市两山森林公园
10万亩马场梁卧虎寨生态林
10万亩锦大路沿线樟子松林
10万亩榆神府高速沿线生态林
20万亩大保当臭柏自然保护区
20万亩沿黄红枣经济林
等十大生态基地
实施了规模化林场、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城市两山公园建设,成功创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家门口已经绿意盎然,窟野河穿城而过,广场、公园已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休憩选择。
悠久的历史馈赠了众多文明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一片秀美山川,为神木文旅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
煤越挖越少,文旅资源却越挖越多。
神木这片土地,面对新的挑战,没有被动躺平,而是选择主动破局、果断开局,将目光聚焦于文旅产业,“一山二水三城”应运而起。
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地标、景观、遗址遗迹,一时间变得丰盈且饱满。
从过去荒无人烟的大沙漠,到如今蓝天、白云、碧湖、绿地交相辉映,缔造了“大漠”变“绿洲”的传奇。
这样的神木,还是你认知中的那个神木吗?
3
神木
在煤田之上“涅槃重生”
2017年7月23日,神木举行“撤县设市”授牌仪式。
撤销神木县,设立县级神木市,从“县”到“市”,一字之差的背后,蕴涵着城市能级的提升、空间格局的拓展、发展能量的爆发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正如现在神木新老城区的交替。
作为典型的河谷型城镇,两山夹一河的地势,神木城区的空间发展模式,也在适应着经济发展的脚步和生态宜居环境的需求。
从城区总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主干道只有东兴街,常住人口不足1万;到现在城市规划区面积171.3平方公里,滨河大道、九龙大道、麟州街、神化路等道路“四纵二十一横”,人口攀升至48.5万。
这里更是曾经提出并实施“全民免费医疗”“15年免费教育”的地方。
论发展,论魄力,与地斗,问地要资源,与天斗,万亩林海治沙漠的神木人,从来不缺乏大胆尝试的开拓精神。
70年代的凯歌楼 (俗称“大楼”或“钟楼”,民间又称“钟楼洞”“大楼洞”)
登高凭栏远望,流域面积占神木市总面积51.2%的窟野河穿城而过。
在它的东西两岸,滨河新区,历经15年发展,一座崭新靓丽的城市新区已初具规模。
向西北望去,同为黄河一级支流的秃尾河流域面积占神木市总面积31.4%。
在其东岸,人称“旱码头”的高家堡正在从历史中走出来,成为神木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神木人亲自吹破漂浮在煤田之上的海市蜃楼,决心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城市建设回归建设现代宜居宜业城市的目标。
古城传承文脉、老城提升品质、新区彰显现代!
“一体两翼多点,一河两川一轴”的城镇空间格局,已然初步形成!
神木,这座坐落在黄河几字湾内的城市,如今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正在奋力摆脱对资源的单一依赖,拒绝因为煤价的高低来决定兴衰。
历史留给了神木丰沃的地下黑色平原,而神木也正不断改变着其利用的历史。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阶段的“全民办矿”,历经第二次办矿高潮期、快速发展期、调整产业结构期、资源整改阶段到如今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路走来,诞生了不少财富传奇,也实现了由粗放开采向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凤凰涅槃”。
今天的神木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先导,坚定“三转三补”发展思路,深入实施“136”发展战略,率先走好资源型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建设黄河“几”字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着力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神木紧盯“双碳”目标,聚焦“一产实现革新发展、二产迈向高新发展、三产务求创新发展”战略目标,为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按下加速键。
在能源转型方面,神木市正在从原煤向延伸产业链深加工转变。
如今,神木已构建起了煤转电、煤电载能、煤化工、煤基新型材料等全产业链。
在神木高新区,更是形成了清洁煤电、煤炭分质清洁利用、高性能树脂、精细化工、新材料、现代载能、新能源七大主导产业,涌现出国华锦能公司、陕煤天元化工、北元集团、东风金属镁等在行业内具有示范标杆作用的优秀企业。
在神木孕育的上市企业、“中国化工500强企业”北元集团,已成为目前全国单体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
凭借“资源、规模、循环产业链、区位和体制”五大优势,形成了“煤、原盐、焦、电、电石、聚氯乙烯、水泥、聚氯乙烯下游产品”的一体化循环产业链条,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弃物排出,资源在生产全过程得到高效利用。
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2006年成立以来,经过与陕煤集团合作重组,一、二期项目升级,扭亏为盈,走上了一条技术先进、产品独特、效益更好的发展之路,是神木资源向神木动力转变的典型案例之一。
从“吨煤”到“升油”再到“克化学品”,一项项工业科研成果的落地,一件件新型能化产品的出炉,不仅完美诠释了神木煤炭经济效益衡量标准的嬗变过程,也让我们看到能化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新蓝图。
在鼓励和引导煤炭企业走深加工道路的同时,神木也在寻找和培育除了煤炭以外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布局一批精细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通航等新兴产业,吸引和鼓励科技、低碳、环保型企业落户神木。
实施科技赋能工程,全面融入秦创原,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神木,正昂首走在探索资源转化、产业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
从4000年前古老中华文明的起源,到当代正置身于转型发展历史区间的神木。
无论是曾经看似贫瘠的土地,还是发现煤海之后的富足,一代又一代不服输、不认命的神木人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书写恢弘历史,如同《平凡的世界》里所言:“千千万万的‘愚公’,一锨锨一镢镢地倒腾着山河”!
这里孕育出的自强不息、包容开放、洒脱豪迈的神木精神,也将在时光的交替中生生不息,在未来的征程中,继续撰写神木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