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山庙群,位于陕西省神木市沙峁镇圣崖村东两公里处的山崖上,山顶距窟野河床垂直高度约二百余米,窟野河水在此潇洒地画出了乾坤月牙谱,后揽怀东去。据遗存碑文记载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由当时圣崖村被官府封为“圣人”的王宏治竭力倾心主持善修,乾隆年间进行过重修,共有大小庙殿二十多座石窟一处。该山奇峰险峻,风光优美,山势如飞云悬挂,古称“飞云山”。
玉泉寺遗址,地处沙峁镇杨家坪村对面摩天梁最高处。
飞云山南侧连着一条长长的山梁,叫摩天梁。摩天梁又高又陡,像一架弧形的屏风立在窟野河西岸。在摩天梁东头,曾经有一座佛寺,叫玉泉寺。据传当时香火盛旺,僧人众多,如今玉泉寺只剩残砖碎瓦,被丰茂野草淹没其中。
玉泉寺始建不详,但它却曾是当地一座非常兴旺的寺庙。寺院主祀佛祖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等佛教神祗,也供奉着玉皇大帝、真武祖师爷等道教天神。但比起佛祖、观音,他们的待遇差了许多。连天界皇帝玉皇大帝都既无庙殿,又无雕像,只在寺院外的一个角落立了一块小小的牌位。人们在新年初一、十五朝山和玉泉寺起会时,顺便给他们点香烧表,礼拜祭祀。
浪迹飞云山 亚军摄
飞云山发生“飞人奇事”那年正月初一,人们按照常规上山祭神的时候,发现玉帝爷的牌位不翼而飞。大家冥思苦想,思前想后,议论纷纷,猜测牌位丢失的原因,但是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连主持和尚也是一脸茫然,百思不得其解。听到消息的十几个村子的会首们全部赶来,经过商议,决定派出多人分头寻找。其中一路沿摩天梁向北行进,最终在飞云山巨石顶部发现了牌位。同时发现,山顶积雪中有一串串清晰的狐狸脚印。虔诚的人们就地烧香点表礼拜,祈求玉帝宽恕敬奉不周之罪。然后恭恭敬敬地把牌位迎回玉泉寺。
雪地白狐
半月过后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地有烧香拜佛的传统,一大早人们再次上山朝拜,意外发现发现玉帝牌位再次消失,同样发现,在寺外皑皑雪地上依然有一串新鲜的狐狸脚印,顺着羊肠小道延伸到飞云山方向,联想到上次的情况,于是寻踪而追,一直来到飞云山石顶,玉帝牌位果然又一次落在那里。大家甚是奇怪,四处观望,忽然发现不远处的山头上,一只浑身雪白的狐狸蹲在那里,慈祥的眼神里流露出几分善意,以表认同。随后撒腿就跑,刹那间消失在茫茫雪原之中。
飞云山最高峰 网络图
白狐狸在当地十分罕见,被称为“神狐”。它的出现以及奇怪的举动,让人们立刻意识到,一定是它奉了神的旨意,把牌位移到这里。众会首于是抽签打卦,问询天意。卜卦概解为:玉皇大帝不愿在玉泉寺再过寄“神”篱下的日子,要求在飞云山极顶为他另立庙殿。
窟野河揽怀东去
玉皇大帝职施天地三界,是道教天庭之主,他的旨意谁敢违抗。山主圣人崖村有功德主出面筹办,派出和尚、道士、执事人员,广募资财,历尽艰难,终于建成了飞云山大帝寺。这是飞云山修建的第一座庙宇,也是本山主庙,玉皇大帝则成为本山主神。同时也确定了飞云山即道教之地。
后附飞云山部分遗存碑记供大家参考:
大帝寺碑记拓片
飞云山大帝寺碑记
飞云山在县治之南,大帝寺居飞云山之巅,其崖壑灵秀,庙宇巍焕,神威赫[奕],[百姓]蒙庥,新旧碑记已详言之。因知神能[降]祥[赐福]于[人]乎哉;然亦知[人]能[承]祥[受福于]神也耶。天佑善人,天道福善,则唯善者始能承而能受也。人有善心,始[有]善[行];[唯有]善行,始获善报。则周知神能降祥赐福于人,亦视人之能承祥受福于[神乎哉]!斯庙创建于崇祯年间,殿阁流丹;继而修葺于吾祖之手,规模宏备。不独一[世之功德]矣。迄今又历年所,风雨飘摇,昔称辉煌灿烂者,未免复变凋零驳落矣。吾[乡饮僎]宾王尊位者见南善心洋溢,善大弥坚,募诸善人,共勷善举。但见一呼百应,[各输己]钱,暮鼓晨钟,功成俄倾。从此子复传子,孙更继孙,百世蕃绵,永获善报。所[有执事]承修,出资各名,[咸]宜勒诸山,共峙不朽云。
旹 乾隆十二年岁在丁卯八月吉旦
功德主 王宏治 王尊贵 王尊位
注释:此碑镌刻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农历八月,原立于佛祖殿东侧。碑身为砂岩石质,梯形首方座,高127厘米,宽58厘米,厚9厘米。碑阳刻碑记,碑阴刻施财众姓,无边饰。碑首横刻“悠久无疆”四字。碑文竖排12行,其中6行为正文,其余6行刻功德主和执事人员花名。碑文下部每行剥落缺损3—5字。文中“[ ]”中的文字原文剥落缺损,系由编者参考其它碑文酌情增补。文中标点符号,亦由编者所加。
重建飞云山碑记拓片 著名书法家折必宏书。
重建飞云山碑记
经理重建飞云山庙会首王弘治、王尊贵、王尊位。
予乡号圣人崖,崖之上峭壁矗立突出于云表者飞云山也。山高不可攀,凿洞蜿蜒盘折而上,始可登其巅焉。据巅俯瞰,势绝陡险,如垂头天外然。其巅旧建佛圣神像,凡吾乡有所祷祈,随感而应,捷于影响。故庇庥嘉谷仓盈庾億,物害远迹,盗贼宁谧,唯神是赖。顾神有如是之灵而应验于不爽者,则不以人有感格之诚而妥栖於得所也。考兹寺宇之创建固多历年所(【1】),其后吾祖相继修葺,已经二次矣。
迄于今,年远日久,又为倾颓。乡中主伯亚旅佥谋踵事修理,以继先人之志。时有乡饮僎宾(【2】)王尊位,偕族人弘治等,筹资鸠工,人人愿助共勷胜事。旬月之间,殿宇¨¨,庄严辉煌。遂难比之 给孤园(【3】)之金砖布地,亦可谓之尘寰之胜境耳!以斯栖神至洁也,以斯明敬至肃也,以斯将享至䖍也。缕缕香烟,潜通帝座;清越疎钟,响振云霄。吾知神鉴鄙忱,佑我族人,锡(【4】)福降康,其有裨於兹土者,岂浅鲜哉!是为序。
十二世孙邑庠生王同书 撰
折必宏 书
乾隆十二年八月吉日
注释:
【1】多历年所:经历了许多年。所,年次,年数。《文选.汉朱叔元与彭宠书》:“据国相持,多历年所。”
【2】僎宾:僎即遵,典礼时辅佐主人导行义节的人。齿德兼优为僎宾。
【3】给孤园:佛家园林名。即祇树给孤独园,或称祇园。
【4】锡:通赐。
拓片
飞云山玉皇殿重兴献戏庆诞盛会碑记
圣仁崖飞云山玉皇殿重兴献戏庆诞盛会碑记
盖闻神威赫奕,万古肃毖记之。瞻廊庙巍峨百世,仰宏祠(【1】)之重人,赖以享福自无穷矣。吾村圣仁崖飞云山有庙一座,众像森然。其庙像建自乾隆,一木一椽,必藉檀那(【2】)之力;寸甍寸瓦,无非长者之金。翚飞焕彩,粉垩凝霜,历经数十余年,每岁四月朔日献戏三天,以舒其敬。唯是心余力短,难仲俎豆之仪;金乏情长,莫展椒醑(【3】)之献。
王文正、王亮等䖍心募化,立愿助资。盖一以燕寝(【4】)清香,非一人之可掌。笙歌演唱,赖十方之协力。论地,固因神而灵;而庙,必藉人而久。是以阖村人氏同相施助,共募三十余金。自兹以后,白苹之荐(【5】)固不致断,绛节(【6】)之朝,亦可长瞻。每逢会日无致瞻果,可长久而勿替矣。因思同心种累(【7】),积少而成多;以福为田,偕予而和泗。神忻人悦均沾润浹于蓂湝(【8】),瑞应祥徵,爰庆风调於凤律(【9】)。是为记。
旹 乾隆四十七年岁次壬寅律应钟吕之吉
贡生王 依敬撰
代笔人 王尊年
石 匠 高仕责
玉泉寺通儒 大永 大富 仝立石
注释:此碑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刻制,立于娘娘庙北侧,砂岩石质,梯形首方座,碑身高135厘米,宽65厘米,厚10厘米。碑阳刻碑记,碑阴刻施财众姓。碑文完整,但字体偏小。【1】祠:祭祀。【2】檀那:布施,施主。【3】椒醑:美酒。【4】燕寝:帝王的臥室,此指各处神殿。【5】白萍之荐:白萍,水草;荐,献,祭品。即微薄的祭献。【6】绛节之朝:指众香客前来参谒。绛节:使者所持的红色节符。【7】累:庙会开支的负担、亏欠。【8】人神欢悦,均得益于山水庙宇。【9】人们在和谐美好的音律中庆祝风调雨顺。
飞云山新建寝宫殿碑记拓片
飞云山新建寝宫殿碑记
神木县西乡圣人崖飞云山,相距邑六十里。本社弟子王鹤暨侄王者文,自发虔诚¨¨¨¨¨¨合社人等协力捐财,募四方善姓,各捐己资,共勷胜事。在飞云山下石岊有一佳¨¨¨¨¨马王、寝宫、财神庙三所。乃于道光乙酉年(注:公历1825年)兴工修建,迨至戊子(注:公历1828年)季秋,工程告竣。常年四月初一献戏三日¨¨¨¨¨¨神迎至寝宫。胜会已毕,诸神各占本庙。神能降祥赐福于人乎哉,然亦知人能承祥¨¨¨¨¨耶。天佑善人也。天道福善则惟善者能承而能受也。人有善心,始有善行;惟有善¨¨¨¨¨¨惟愿年年岁稔,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家家庆盈宁之休,人人享乐利之安。前人修之¨¨¨¨¨¨¨彰莫为之虽盛,因勒碑以望之,同斯庙永垂不朽矣。夫为是记。
道光八年十月十七日迎神开光
功德主 王鹤 王者文
纠 首 王茂 王智
会 首 王普 王者武
施舍醮盆 玉泉寺僧 方惠 方有 方杰 便宁
便金 便仲 广泰 广春
本邑王述曾 书
丹青 郭永茂 张生华
刻石 高明魁
注释:此碑刻制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立于寝宫殿(诸神殿)东侧马王庙前。砂岩石质,碑身为梯形方首,高166厘米,宽61厘米,厚11厘米碑首横刻“日月”二字。碑阳竖刻文字14行,其中7行为碑记正文,其余为功德主及执事人花名。碑阴刻施财众姓。前后周边饰以“万字不到头”花边。碑文下部剥蚀严重,每行缺损5—7字。
飞云山古钟铭文
康熙十八年三月吉日造。
金火匠人 吕来明 男吕自怀 吕禄 吕换存
山西太原府岢岚州兴县
大清国延安府葭州神木县盘西里九甲山主王伏有
圣人崖飞云山造钟一口,成重二百斤。
注释:飞云山现存清康熙十八年铸铁钟一口,钟身腰部铸有铭文七十一字,记述了造钟时间、铸工人名和物主等情况,钟身还铸有施财众姓,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