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祝福语 三明治的做法 红烧排骨的家常做法 小米粥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大闸蟹的做法 鲜贝的家常做法 卷心菜的做法 苹果派的做法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登高唐杜甫古诗讲解意思(诗圣“杜甫”的诗好在哪里?杜甫《登高》赏析)

3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01 13:15:15    

如果从“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中选一个喜欢的,大部分人可能会站李白。

李白画像

貌似古代画像里的名人都长得差不多,来自匪的画外音……

李白天纵奇才,写的诗句飘逸潇洒、雄奇奔放,加上他本身豪放不羁、倜傥不群的形象,很容易成为现代人的偶像。

李白也是杜甫的偶像,他为李白写过不少赠诗。

春日忆李白

唐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庾开府,庾信。鲍参军,鲍照。这两位是南北朝著名的诗人,意思说李白的诗写得和他们俩一样清新俊逸。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他们俩相见恨晚,志同道合,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如果唐朝有朋友圈,相信他俩的朋友圈可以天天上热搜。

大家对杜甫的一般印象,是愁眉深锁、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何为圣?具有超高道德水准的人,因为杜甫爱国,所以他被称为“诗圣”。

这个观点有失偏颇,杜甫当然爱国,但他被推为“诗圣”,肯定不仅仅是因为爱国这一点高贵品质,而是凭借自身强大骇人的专业能力。

杜甫画像

杜甫被称为“诗圣”,是因为他的诗是一等一的好。他的律诗特别是七律,其水准绝对是秒杀除他之外的所有诗人,说他“独步天下”也毫不为过。

近体诗中,有两种诗体最难写,五绝和七律。

五绝难作,在于要求字少情真。统共二十个字,诗人要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需在极小的文字空间腾挪,写得凝练没有诗味,写得浅显没有余韵。

七律难作,在于格律束缚太多,按感情自由奔放地写,未必符合格律;按格律规规矩矩地写,写出来的内容又容易死板。

李白很少写律诗,他那热烈自由的情感,不太适合用律诗来表现。李白一生所写律诗极少,大部分都是七言歌行和绝句。

杜甫精通各类诗体,一些绝句也可比肩李白,律诗则首屈一指,为后世诗人写律诗提供了模板。特别是到了他的中老年,律诗技术日臻成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朝胡应麟《诗薮》评论这首诗,“精光万丈,力量万钧”,并把此诗推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七言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普通人把中间两联对仗写好都需要费好长时间的苦思冥想,更别说四联都对仗。杜甫他做到了,而且写得妙笔生花。

《登高》的每一联都用了对仗的手法,不仅对得极其工整,而且对得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写天,“渚清沙白”写地,“猿啸哀”,猿啼声在风中嘶吼更显凄厉,“鸟飞回”,大地的飞鸟不再展翅高飞,而是盘旋低回。首联14个字用密集的意象,制造出一个沉郁悲凉的气氛。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联语文考试经常考到,是千古名对。读完首联,我们的内心其实是极度压抑的,这时再来读颔联(第二联),读到“无边”、不尽”,有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萧萧”、“滚滚”叠字的运用,让人有连绵之感,从“长江不尽”写到“滚滚来”,不仅笔力未衰,而且心中还涌现出雄浑宏阔的境界。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前面两联写秋天的景物,颈联(第三联)写诗人的情感。普通人对仗容易合掌,如果匪来对,“悲秋”只能对“伤月”,格局小,“秋”对“月”也没什么稀奇。但杜甫用“悲秋”对“多病”,既贴合了他当时的情感表达需要,而且对得极其新奇。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第一联压抑,第二、三联开阔,第四联又收为压抑的情绪,让人读起来既“飞扬震动”,又无限悲凉。好的作品总是能轻易牵动读者的情绪,使人身临其境。

一般来说,尾联不需要对仗,但杜甫技高人胆大,第四联也对得相当工整。“艰难”对“潦倒”,“苦恨”对“新停”,“繁霜鬓”指白了的头发,对“浊酒杯”。“万里悲秋常作客”,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生命体验,对此,杜甫只能全盘接受。

看着满鬓的白发,想着满腹的心事,还有什么能排遣?只有酒。“白日放歌须纵酒”,“莫厌伤多酒入唇”,古代人开心了要喝酒,不开心还是要喝,酒是个好东西。

七律四联全部对仗本来就是极高的难度,即使对好了,把四联拼凑在一起,效果也未必好。何况还需要四联一气呵成,气脉不断。对此,匪只服“杜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