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热爱就是坚持和投入。
当一个人真正地热爱一件事情时是不知疲倦的,即使是独自一个人奋斗内心也是幸福的。
不仅如此,这份幸福还会给他带来前所未有的专注,进而攀登上成功的高峰。
在辽宁省大连市就有这样一位少年,把自己一生的热爱都献给了数学。
他就是刘路。
01 “学渣”少年
1989年,大连市人民医院的产房里诞下了一个新生命。
只是这个孩子从出生的那刻开始仿佛就和其他人不一样,因为他实在是太安静了。
当然,不仅是这个孩子“特殊”,他的父母也非常的与众不同:父亲国企职员,母亲是工程师。
听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知道这对小夫妻的才华了,毕竟这两份工作都不是普通人随随便便就可以得到的。
基于父母的原因,在邻居们的眼里,这个孩子定不会太差,甚至极有可能是一个“天才”。
然而,刘路似乎并没有继承父母的优秀。
因为他不是众人眼中的“学霸”,反而比起“学霸”,用“学渣”称呼他更为合适。
1997年9月,刘路满怀着紧张与兴奋的心情踏入了学校的大门。
可是,刚去学校没多久,他便打起了退堂鼓,他想要就此放弃。
眼看儿子每天都不愿去学校,刘路的父母不禁有些担忧。
为了让儿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他们想出了很多方法,从最初的苦心相劝到后来的疾言厉色都尝试了一遍。
只可惜,刘路的性格非常倔强,父母说的话他一句都听不进去心里,所以在小学成绩一直都不是很理想。
到了初中的时候,刘路似乎有一点开窍了,他逐渐对学习产生了一点兴趣,但是成绩却一直时好时坏。
看着儿子忽上忽下的成绩,刘路的母亲在担心之余不禁又有些疑惑。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路的母亲在收拾儿子房间的时候发现了一本《古今数学思想集》的书。
这让她不禁大吃一惊,毕竟这本书并不是一个初中生可以看得懂的。
正当她疑惑的时候,刘路背着书包从门外走来。
看到母亲手里的这本书,他连忙跑过来夺了回去,低声道:
“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看这种书影响学习。”
听到这里,刘路的母亲更加惊讶了,迫不及待地问道:“你可以看懂吗?”
话音刚落,刘路便认真地点了点头,回答道:“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
刘路的话让母亲有些喜出望外,儿子虽然成绩不太好,但在这个年纪能看懂这本书显然是个聪明的孩子。
可是,欣喜之余她的愁绪又不由得涌上心头:“儿子的学习成绩该如何改变”。
让她万万没想到,在考试的时候,刘路竟然超常发挥考上了市里面的一所重点高中。
得知此消息后,他们笃信儿子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
只是事实并不是如此,刘路的高中成绩与初中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是,他却不在意这些,他在乎的只有自己痴迷的数学知识。
当然,刘路研究这些也并不是一点用都没有的。
当其他同学还在背课本上的数学公式时,他便已经通过自己学习的数学课外知识把公式的原理推导了出来。
2008年7月,这位平日里其貌不扬的少年以575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南大学数学系录取了。
直到这一刻刘路的父母才算明白,儿子并不是其他人眼里的学渣,而是一个真正的数学天才。
02 攻克难题
2008年9月,刘路带着好奇与兴奋踏入了大学的校园。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刘路一直以为自己多年来的数学基础定会在专业课上崭露头角。
可谁知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是非常乐观。
时间久了,他便也不在意这些,因为他发现了大学生活更多的乐趣。
同初高中相比,大学的生活显然非常的自由与空闲,这也意味着刘路终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研究数学了。
没多久,刘路便过上了宿舍和图书馆两点一线的生活,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干扰他研究数学的脚步了。
因为刘路的“专心”,宿舍的室友们几乎很少见到他。
毕竟他经常天不亮就起床去图书馆占位置,直到深夜被图书管理员“赶”出来才现在离开。
虽然没有和室友之间产生太多快乐的回忆,但他仍然觉得生活异常充实,他正在奔向自己所爱。
2009年,刘路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东西。
那是10月的一天,刘路正在像往常一样图书馆苦苦研究数理逻辑,“西塔潘猜想”这个名词忽然映入眼帘。
刚接触“西塔潘猜想”时,刘路仿佛着了魔一般不断推算,可“西塔潘猜想”就如同一个迷宫一样,正当他以为走对的时候前面已经无路可走。
后来,刘路得知了西塔潘是英国90年代一位著名的数学家,而“西塔潘猜想”属于世界级难题,因为从提出后,虽然一直都有数学学者进行研究,但是并没有解决。
当得知全部事情后,刘路的心中有一想法跃跃欲试:何不做攻克世界级难题的那个人。
此后,刘路有了新的目标。
为了能早日解决这个问题,刘路立刻便放下了手头上其他的研究,一心一意地扑在了“西塔潘猜想”上面。
不过,这个研究既然能难住世界上的数学家,证明它确实也是有一定的复杂难度的。
因此,当他一次又一次地用之前接触过的方法去尝试解决时,结果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正当刘路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自己为何不独创一种计算方法去尝试呢?
紧接着刘路便想起了之前的一个推理方法,把它稍加修改应该就可以证明这个猜想。
于是,他便在草稿纸上通过自己独创的这个方法再次演算推理。
这一试可不得了,他竟然真的成功了。
看着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证明过程,连刘路自己都有点不相信,这个让无数著名数学家苦恼的难题竟然就这样被自己这个大三学生解决了。
为了证明自己的成功不是偶然,他一次又一次地用这个方法去推理相关的题目,结果竟然都是正确的。
数学是一个严谨的学科,丝毫不能有半点马虎,为此,刘路还是想方设法地验证自己这个方法的真实性。
正在他思考让谁来帮忙证实自己这个方法时,桌子旁的一本英文杂志忽然映入眼帘。
那是一本由美国芝加哥大学主办的数学权威学术期刊——《符号逻辑期刊》。
“如果把自己这份独创的方法寄给符号逻辑期刊,想必肯定会有不少的专家帮忙证实。”
想及此处,刘路连夜整理好了“西塔潘猜想”的证明过程,紧接着又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写了份一模一样全英文的证明过程。
03 名利双收
2010年,刘路便以刘嘉仪为署名,把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寄给了数理逻辑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
可是,自资料寄出后的一个月,都没有得到回应。
在刘路以为资料石沉大海时,他在《符号逻辑杂志》上看到了自己的这篇证明过程。
此外,他还收到了一封来自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塔潘猜想领域研究的资深教授的邮件。
邮件的字里行间都表示出了对这个年轻人的欣赏与赞美,他甚至还一再邀请刘路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参与学术会议。
看完这封邮件,刘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能和如此优秀的教授同台。
满怀着激动与紧张,刘路在专家云集的芝加哥大学学术会议上分享了自己的证明过程,赢得了参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这次美国之行让刘路这个名字在数学界传遍开来,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了这位天才少年。
彼时,中科院李邦河、丁夏畦、林群三位院士知道刘路的事情后,写信向教育部举荐:把刘路升为研究生。
在他们看来,刘路拥有更好的研究条件也能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本领。
因为三位院士的联名推荐,加上整个学术界的肯定,刘路很快就成为了研究生。
这个消息自然也在中南大学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浪。
当校方关心刘路有没有需要学校为他的数学研究做什么时,他地回答简直让人不可置信。
“我想有一个自己的办公室,可以睡觉可以看书就行,因为我实在不想因为半夜看书影响室友休息了。”
真没有想到,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理工男还有这么细心的一面。
学校自然答应了刘路这个请求,但是为了鼓励他能安心研究数学,2012年初,中南大学便以研究奖励为名又给予了他100万元的现金。
不仅如此,中南大学还决定让刘路提前毕业。
就这样,中南大学直接破格将聘任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让刘路拥有了更加优良的学习科研条件。
谁也没有想到,曾经那个“学渣”竟是一个隐藏的“学霸”,甚至还在23岁时获得了如此成就,成为了中南大学最年轻教授。
刘路的“蜕变”值得我们去赞扬。
然而,在无尽的鲜花和掌声中,总会有那么一些格格不入的人,他们一再怀疑刘路的年龄和能力担当不起这个身份。
面对外界的争议声,刘路选择置之不理,但是他的研究一直没有停,因为他知道只有用实际行动才能堵住那些人的嘴。
2014年年初,刘路的新论文《避免计算——闭集上的所有成员》在国际数学权威杂志《美国数学系学会会刊》发表。
这篇新论文再次证明了刘路的实力,而且也为计算理论和相关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看到这里,曾经质疑刘路能力的那些人全都缄口不语了,这个年轻人的才华确实早已经远远超过了他本身的年龄。
当班里的同学们还在面临升学和择业的纠结时,刘路就已经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蜕变。
当然,同学们最羡慕的其实还是刘路能留在中南大学当教师,毕竟这几乎是每一个普通大学生的梦想。
刘路自然也知道这个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在课堂上他总想竭尽所能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同学们。
刚开始的时候,他似乎还有些不适应老师这个角色,毕竟讲台下的同学大都是他昔日的同窗好友。
可刘路又转念一想,老师只不过是个称号,只要同学们能从自己这里学到东西便是好的。
想通以后,刘路没到上课的时候便会早早地赶到教室,争取多一点时间把口袋中的知识传授给这些求知若渴的同学们。
同学们自然也不愿失去面对面聆听刘路教授授课的机会,所以他的课堂上永远都挤满了人。
中南大学的每一位同学几乎都知道,如果在校园内遇见一个裹着黑色风衣且形迹匆匆的男子,那一定是刘路教授。
因为只有他不是正在去研究数学的路上,就是正在传授数学的路上。
其实除了数学以外,刘路仍然还有很多感兴趣的东西,他最喜欢的运动就是跑步和游泳。
在中南大学执教的这几年,他几乎每年都会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而且还得过不少的冠军奖牌。
在学校师生的印象里,刘路并不是一个书呆子,而是一个有自己独到思维的数学家。
如今的刘路已经确定将数据挖掘作为近几年的研究方向。
相信在不断地努力与坚持下,他一定会在有朝一日攀登上数学领域的另外一个高峰。
参考资料
刘路-搜狗百科
《大三学生攻克国际数学难题,3院士致信推荐》中国网[引用日期2013-03-16]